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2篇
丛书文集   33篇
教育与普及   74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57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9 毫秒
51.
我国特有植物—永瓣藤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矛科永瓣藤属(Monimopetlum)特产我国,只有一种,即永瓣藤(M.Chinense Rend.)本文报道了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其花粉外壁进行系统研究的结果。从花粉形状、萌发孔类型以及外壁超微结构看,永瓣藤花粉应是卫矛科(Celastraceae)中的一个独特类型。  相似文献   
52.
对湖南几种地方梨的花粉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大部分花粉粒为长球形,其大小为:极轴P×赤道轴E=(37.5~50.0)μm×(20.8-25.0)μm(以每种花粉粒极轴和赤道轴的最大值计),极轴值与赤道轴值之比P/E为(1.16~2.25).花粉粒的赤道面观多为椭圆形;萌发孔均为3拟孔沟;花粉粒表面纹饰为条纹状和穿孔状纹饰,不同花粉条纹粗细不同,条纹间距均有差异;穿孔大小、穿孔数量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53.
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带花粉通量及垂直散布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粉散布特征和花粉通量研究是正确认识和理解花粉与植被关系的重要途径,但我国花粉通量研究开展的很少,垂直散布特征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长白山针阔混交林带内不同高度花粉通量研究发现,不同高度乔木花粉百分比多高于65%,通量高于5000粒/cm2/a-1,灌木花粉常低于2%,通量低于1000粒/cm2/a-1,草本花粉常低于20%,通量低于3000粒/cm2/a-1。8m以下样品花粉组成相近,松属及栎属花粉数量较多,外来花粉类型较少;16m~32m样品,白蜡属花粉数量较多,有一定量外来花粉;40m样品外来花粉数量增加。花粉收集器样品花粉组合与群落组成间的相似系数较表土样品高。本实验研究时间仅一年,其结果有待更多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4.
A pollen record from Haiyuan section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Ningxia revealed a detailed history of vegetation variation and associated climate changes during the period from~13.0 to~7.0 14 C ka BP.A steppe landscape under a moderately dry(and probably cool)condition(~12.7-~12.1 14 C ka BP)was replaced by a coniferous forest dominating the landscape under a generally wet climate from~12.1 to ~11.01 4C ka BP.This generally wet period,corresponding to the European B?lling/All?rod period,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a cool and wet stage between~12.1 and~11.4 14 C ka BP,a mild and rela- tively dry stage between~11.4 and~11.2 14 C ka BP,and a mild and wet stage between~11.2 and~11.0 14 C ka BP.The coniferous forest-dominated landscape was then deteriorated into steppe landscape (~11.0-~10.6 14 C ka BP)and further into a desert steppe landscape from~10.6 to~9.8 14 C ka BP,being correspondent to the European Younger Dryas period.After a brief episode of a cool and wet climate (~9.8-~9.6 14 C ka BP),a relatively mild and dry condition prevailed during the early Holocene(~9.6- ~7.6 14 C ka BP)and then a warm and humid climate started the mid-Holocene(~7.6-~7.2 14 C ka BP).  相似文献   
55.
翅果油树花粉生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翅果油树花粉(乡宁种群17个样、翼城种群10个样)为实验材料,对贮藏在不同温度(室温20℃、4℃和-4℃)下翅果油树花粉的生活力进行了测定,并探索适合翅果油树花粉生活力测定的方法及条件.结果表明:(1)I-KI染色法适合于翅果油树花粉生活力的检验,而TTC染色法和醋酸洋红染色法不适合;(2)在室温20℃的条件下,乡宁和翼城翅果油树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基不同,10%蔗糖+0.1%硼酸适合乡宁翅果油树花粉生活力的测定,而15%蔗糖+0.1%硼酸适合于翼城翅果油树花粉生活力测定;(3)在相同的条件下,乡宁的翅果油树花粉生活力较翼城的好.  相似文献   
56.
以莫尔特尼李和泰安水杏为试材,对李、杏属间杂交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授粉后属间杂交组合的SOD活性均随着授粉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呈现波动性变化,不同组合之间存在差异,而对照的SOD活性的高峰出现时期均早于处理;属间杂交授粉组合的POD活性也呈波动性变化,但其酶活性高于对照,并且该酶活性高峰期也较对照提前;李×杏杂交组合授粉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一直处于缓慢的上升趋势,而反交组合在一个较大幅度的下降过程后才开始缓慢上升;属间杂交组合的MDA含量均随着授粉时间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而对照的MDA含量基本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些生化指标的变化可能与杂交不亲和性的存在以及花粉与柱头的识别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57.
不同地区银杏花粉黄酮和内酯含量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个不同地区百年左右的银杏雄树花粉为材料,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银杏花粉中黄酮和内酯的含量.结果表明:银杏花粉主要含有以山奈素为母核的黄酮醇苷,以槲皮素和异鼠李素为母核的黄酮苷的含量相对较少,银杏花粉总黄酮含量平均为20.44 mg/g;还发现银杏花粉中的内酯成分为银杏内酯A,其含量平均在2.22 mg/g;不同地区间银杏花粉之间的黄酮和内酯含量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地区银杏花粉之间黄酮和内酯含量的差异与气候地理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初步筛选出黄酮和内酯含量较高的重庆01、广德01、北京01、康县01等4个单株作为备选的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58.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三种牡丹不同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报道了花粉形态特征和种闻差异,探讨了花粉形态特征在种间演化的分类学意义。结果表明,牡丹属牡丹组成熟花粉粒形态大小和外壁纹饰存在着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59.
Based on deep-sea pollen results (512-76 m) from ODP Site 1143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the climate and vegetation evolution sequence on the surrounding islands and the exposed continental shelf are discussed. The pollen records show that the pollen influx was quite low before 8.15 Ma and increased dramatically afterwards. The influx changes can be ascribed,on one side,to tectonics deformations around the southern SCS resulting in rapid uplift of islands and subsequent increase of the sediment rates and pollen influx and on the other side to climate cooling and monsoon enhancement. Around 2.63 Ma was another obvious boundary,the increasing of pollen and spores influx since this time was mainly related to global climate cooling. Spectrum analysis of pollen influx values shows that 2 Ma,0.67 Ma,and 0.19-0.17 Ma cycles existed during 12-3.0 Ma,while 0.1 Ma and 46.9 ka cycles existed during 3.0-2.0 Ma.  相似文献   
60.
《科学世界》2010,(1):26-27
被子植物的出现打破了依靠大量释放花粉,促成精卵结合的局面。很多被子植物利用动物将花粉准确有效地送到目的地。当然,动物不会做义务劳动。被子植物为它们准备了花粉和花蜜,动物在一朵花上享用大餐时就将花粉带在身上,当它们去下一朵花赴宴的时候,就会将花粉传到指定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