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4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01.
<正>几何学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不仅在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对艺术也有重大的影响。历史上,几何图形一直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元素,例如在一千多年前的伊斯兰教艺术中,我们就能发现许多复杂而精致的几何图案。到了近代,伴随几何学的不断发展,我们也能够欣赏到更多蕴含在几何学中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02.
当今社会 ,人类所处的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 ,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 ,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 ,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于是人们提出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 ,而这种结合又派生出了新的艺术形态 ,这些形态在艺术设计中都是以抽象或具象的形式存在的。抽象是指没有描写或表现客观的具体形象 ,它来源于拉丁文 (abs tracio) ,其本意是提取、抽出来。然而真正的抽象是看不见、听不到的 ,人类的艺术创作严格说来都是具象的 ,所以通常称之为“造型”艺术。我们所说的“抽象”是相对于具象而言 ,是对自然形态的概括和…  相似文献   
103.
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所说的“方寸”不是指心,而是指面积小,可知宗炳的话不是关于心物关系而是关于绘画透视的议论;张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命题是关于艺术与现实关系的最具有辩证色彩的观点,它与西方的歌德遥相呼应;画与诗,中国古代画论多倾向于论述二者的共性,而西方理论界侧重于分析二者的差异;庄子的“解衣般礴”说是关于艺术创作心境的卓越见解,这一见解对后代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至正 《科技信息》2003,(3M):66-67
林胜煌先生是知名的前卫艺术家,眼前展示的雕塑作品,较能具体地反映他目前艺术追求的风貌。  相似文献   
105.
宋伟光 《科技信息》2003,(3M):24-26
如果将我们感知道的“美”表现成为作品,那么必然离不开“表现人”(艺术家或艺术爱好者)和表现手法了。不过美的广义性决不会使其仅限于“纯艺术的手段”之范畴。如陶瓷艺术,便是陶艺家们将自我情感以陶瓷的科技工艺来实现的“工艺美术”。因而它在很大程度上透射出的是一种科技之美。  相似文献   
106.
健尧虽 《科技信息》2003,(3M):60-61
每读女画家戚和的画,我都被它神秘的内蕴吸引,读过之后,又被它凄迷的余韵萦绕,于是,我便取唐代诗句“水底有天春漠漠”为这篇小文的题目——这句诗的下句为“人间无路月茫茫”,据说,  相似文献   
107.
饶曙光 《科技智囊》2013,(10):I0012-I0014
中国电影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结构性矛盾没有解决。过度娱乐化、过度商业化、过度产业化,导致“配方式生产”代替了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艺术创作,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人文底蕴与文化担当,不可避免地拉低了国产电影的艺术品质、艺术质量,降低国产电影的认同度和美誉度  相似文献   
108.
室内环境艺术在我国是一个既古老又新型的艺术,是一个融时间、空间、自然社会和各相关门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是一个各种要素融合为一的系统工程.然而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设计的认识不断深入其中暴露出来的不足之处也越来越明显.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作为室内环境设计师,如何从现实出发,创作出构思好的室内环境艺术是关键的问题.本文论述的就是室内环境艺术创作中的文化构思.  相似文献   
109.
佳作欣赏     
《科技信息》2004,(1):F003-F003
  相似文献   
110.
许多年前,费新我先生赠给我一个斗方,上书五个大字:飘然思不群。这对于我来说,自是一种鞭策,但若把这个题词安放在书画家张树亮先生身上,则是再合适不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