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4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在影视文学的创作中,浙江剧作家有不凡的表现,文章论述了百年来,浙江剧作家在影视文学创作方法的业绩。  相似文献   
3.
论述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提出民族精神是审美理想的源泉、真善美统一的标准是审美理想的核心、大众是审美理想的载体等三个观点.  相似文献   
4.
方介堪传略     
先父方介堪 ( 1 90 1 - 1 987) ,又名 ,别号玉篆楼主 ,晚年自称蝉园老人。浙江温州人。平生从事文字学研究和艺术创作 ,是当代著名篆刻家、书法家 ,在国内外艺术界享有崇高声誉。先父于 1 90 1年 1 1月 8日 ,降生在西门外外浦桥上方氏旧宅。出身清寒的知识分子家庭 ,自小就受到祖父母的熏陶和教育。 7岁练字 ,喜雕刻。仲伯早逝 ,侍亲至孝 ,1 2岁开始艺术生涯 ,以维持家计。在谢磊明、张宗祥及戴家祥等师友的指点切磋下 ,少年已负盛名 ,各地求刻者甚众。其间偶遇弘一法师 ,很受赏识 ,并获赐大斗笔。1 92 5年春 ,先父在杭州拜晤西泠印社创始…  相似文献   
5.
罗耀玲 《科技潮》2007,(8):42-42
近日,由IDD国际动画学院和DDF国际数字设计基金会主办的国际创意奥斯卡巡回演讲在北京数字娱乐产业基地举行。会上,曾获奥斯卡视觉效果奖的大师斯各特·斯多克迪克(Scott Stokdyk)先生和加拿大谢尔丹动画学院罗宾·金(Robin King)教授从艺术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剖析了国际数字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张静薇  高见 《河南科技》2007,(10):31-31
<正>中国近现代钢琴作品是中西文化撞击与融合的产物。1915年,赵元任先生发表了我国首部钢琴作品《和平进行曲》。20世纪30年代,贺渌汀等作曲家开始探索  相似文献   
7.
科技界声音     
正20年前互联网进入中国,我当时正好负责这件事,推动了一把,没有让我们错失良机,我认为这是我人生中最有价值、最快乐的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会理事长胡启恒《中国青年报》[2014-06-10]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艺术创作是对感受和意境的追求,科学研究是对物质世界规律的探索,讲求精益求精,步步严谨,最后的结果也像是艺术品。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科学也要艺术化。——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翟《中国科学报》[2014-06-10]  相似文献   
8.
艺术创作是定位于引领观众,还是迎合其心理诉求,值得学界深思。民间舞蹈是艺术"集大成之代表作",中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各具特色。艺术创作可学习、借鉴外来文化,但也应有效地运用中国民间舞蹈艺术中的精华,对其创作理念进行思考、创新。而这一过程中免不了需要思考创作时应当迎合观众还是引领观众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只民间舞蹈的创作会遇到。电影、电视、戏剧等艺术创作都会遇到这一问题。然而显而易见的是,艺术创作应该根植生活引领观众。探究此类问题,对民间舞蹈传承及创作具有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9.
艺术家创作前的精神状态不应该是抑郁沉滞和意乱心烦的,而应该是充满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是利欲满怀的心胸,而应该是"万虑消沉"的"林泉之心",一种排除主观欲念和成见的虚静内心,而这纯洁、闲适的虚静之心需要艺术家在生活中、创作前进行一番精神蓄养,这种蓄养过程就是艺术创作主体的精神准备。因艺术作品所属不同文化和民族性的思维方式有差异,西方的艺术家于创作前的精神蓄养过程则与东方的艺术家似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4,(18):29-31
<正>晶莹剔透的玻璃手工艺品,来到世界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工业革命使得这种曾经昂贵的材料实现了大规模的生产,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玻璃进入更加高等的艺术领域。得益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展的玻璃艺术工作室运动,玻璃工艺逐渐脱离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制约,"古老而又新兴,奇特而又美丽"的玻璃重新成为现代艺术创作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