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25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凉单一号为武威地区主栽品种,1987年到1992年示范推广56万亩,新增纯收入2063万无交制种产量和高产栽培技术应用达到省内领先水平,项目获1993年甘肃省星火三等奖。  相似文献   
322.
一、选用良种 选用优良鲜食玉米品种,如白粘旱玉米、黄粘旱玉米、黑珍珠玉米、垦粘一号玉米等. 二、高效栽培模式 1.玉米蔬菜复种.玉米育苗移栽的在4月初育苗,4月末覆盖地膜;直播的在4月中旬播种,播后覆盖地膜.玉米嫩穗收获前,在两株玉米中间种秋豆角或秋黄瓜;玉米嫩穗收获后,去除玉米叶,留玉米秆做架材,也可在玉米收获后种秋白菜.  相似文献   
323.
全面分析了小麦品种良种繁育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系统概括了科学防杂保纯措施。  相似文献   
324.
松树与杨树是我省的主要造林绿化树种。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松树和杨树开展了大量的良种选育工作。选育出多个杨树品种,建立了多处针叶树种的林木种子园,为我省林业及园林绿化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本文是对我省松树与杨树过去良种选育工作的初步总结,为今后此项工作的开展和良种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5.
《石河子科技》2006,(5):F0004
石河子下野地试验站是兵团国家级农作物原种场、兵团特早熟棉原种场,是集棉花育种、良种繁育、栽培、植保、引种示范、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原种场。  相似文献   
326.
该文调研了国家天然橡胶良种补贴政策的主要做法,总结了实施天然橡胶良种补贴政策所取得的预期效果,分析了天然橡胶良种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简化补贴中请审批程序,提高橡胶种苗补贴标准,提前下发天然橡胶良种补贴实施指导意见、加强定点种苗基地监管,落实配套工作经费、力争做到能补尽补等建议。  相似文献   
327.
项目旨在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途径,建立大白菜和不结球白菜、甘蓝、萝卜、甜辣椒、黄瓜等主要蔬菜作物高效率雄性不育育种技术体系;通过雄性不育途径,培育出一批可以与国外高端蔬菜品种相抗衡的优良蔬菜新组合;通过对种子生产、加工和质量检验等关键技术研究,提出相关技术措施、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大幅度提高国产种子质量;通过建立新品种示范和推广体系,实现新品种产业化。  相似文献   
328.
山东近代棉花科学试验与研究,发端于20世纪初,在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有相当程度的进步,并取得了一定的推广成效.该文分棉花栽培技术试验、良种选育试验两个方面,记述了近代山东棉花试验改良及推广的发展历程,并阐述了近代棉花试验改良的意义与影响,指出近代棉花试验改良对提高当时棉花生产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9.
正新闻时间:2014-1-13彩色的马铃薯、耐寒的罗非鱼、自主研发的超级稻……最近几天,大家在广西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交易会上看到的这些农业新品种,实际上都是我区近年来的农业科研新成果。1月10日,记者从全区农村科技工作会上获悉,我区加快良种培育中心的建设,加强良种选育攻关,农业科技项目与良种选育均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330.
四川作物育种科技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经历了初期、中期和发展时期,特别是80-90年代发展时期的进步大,成绩显著。育成了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粮、棉、油新品种(组合)300个以上,创造和发明了杂交水稻的冈型、D型、K型不育系;水稻的无融合生殖“SAR”系;杂交玉米的山区育种模式及“三高”自交系和T型、C型、类型及G型雄不育系;小麦系统应用冬春麦杂交模式及T型雄不育“三系”配套;棉花的“洞A”雄不育系及“两用系法”制种;棉花高抗枯萎病源;油菜雄性不育“三系”配套等。选育了一批高产、优质、抗性好的作物新品种(组合),实现了全省粮、棉、油品种(组合)的四次更新换代,储备了一批超高产的、优质的、高抗病(虫)的后备材料,为21世纪的超高产育种奠定了好的基础。本文总结了20世纪四川作物育种科技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