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83篇
系统科学   19篇
丛书文集   131篇
教育与普及   10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0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565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416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398篇
  2011年   370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特低渗油藏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从流体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机理出发,通过室内基础实验和基础理论研究,以及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运用流体边界层理论,分析了由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而使得低渗储层产生非达西渗流的机理和规律,建立了描述低渗油气非达西渗流模型,并对特低渗长庆油田某区块一个菱形反九点注采井网进行了实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不但降低了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指标,而且还增加了开采难度。增大注入率、缩小井距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启动压力梯度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2.
利用M-200型磨损试验机考察了MoSi2-淬火45针仪分析讨论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润滑油明显改善了MoSi2材料的摩擦学性能;MoSi2与淬火45#钢对摩在120~150 N载荷范围内表现出较好的摩擦磨损综合性能;其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疲劳磨损、磨粒磨损和轻微粘着磨损.图4,参10.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本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内各微相砂体的平面及空间展布、砂体的几何形态、孔渗特征等研究 ,揭示了辽河油田沈 84-安 1 2块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储层的宏观非均质特征 .对沉积体系内河口坝及水下重力流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决口扇及决口河道砂体的几何形态特征及内部物性分布规律进行了重点分析 ,总结了本区储层特征 :单砂体多数呈正韵律 ,层内孔渗特征差异明显 ,单层层数多 ,砂体沉积微相变化快 ,储层在平面上及垂向上、层间及层内的非均质性较强 .并得出如下结论 :本区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平原的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均达到中孔、中高渗储层标准 ,是本区主要含油砂体 .  相似文献   
104.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了探明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油气意义 ,根据勘探资料分析 ,奥陶纪时期 ,发育了下奥陶统以白云岩为主 ,上奥陶统以灰岩为主的巨厚碳酸盐岩沉积 ;同时 ,在中、上奥陶统与塔里木盆地中部地区下奥陶统之间和上奥陶统顶部发育两个不整合面 .在构造、沉积和后生改造的共同作用下 ,碳酸盐岩发育有下奥陶统白云岩层系和中、上奥陶统灰岩层系两套储集岩系 ,以及白云岩内幕型、风化壳岩溶型、构造裂缝型、沉积相带控制型和深部流体改造型 5种主要储集体类型 .根据储层的发育与分布特征 ,提出今后塔中地区应重点加强塔中北斜坡、塔中西部和西北倾没端区域上的油气勘探 ;在纵向上 ,应加强对深部下奥陶统以白云岩内幕型储集体为储层的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05.
储层岩石及物性特征是影响油田开发的重要因素 .通过岩心物性分析、X -衍射分析、岩心流动实验、岩石薄片鉴定和铸体薄片孔隙结构鉴定、毛管压力曲线测定等手段 ,对高 3 0断块沙二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孔隙结构参数及孔喉分布特征以及储层非均质性特征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该断块主要由河道沉积的细砂岩—极细砂岩组成 ,从平面分布看 ,构造中部物性较好 ,西南部次之 ,北东部较差 ,这与生产状况吻合 ;该区砂体的主要储集空间是次生孔隙 ,粒间溶孔是主要孔隙类型 ,约占总孔隙度的 70 %~ 80 %,其次是填隙物内溶孔 ,约占总孔隙度的 2 0 %~ 2 5 %,粒内溶孔及铸模孔所占比例较小 ,占总孔隙度的 1 %~ 5 %;孔隙结构类型为中孔—中喉型和中孔—细喉型 ,该区油藏渗透率低 ,宏观及微观非均质性严重 .根据类似油藏的开发经验 ,中低含水期只能采出可采储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高含水期将是该断块注水开发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06.
针对韦庄油田地层压力系数低、水敏严重、热洗液漏失污染地层的问题 ,引入屏蔽暂堵工艺 ,克服了常规洗井排水时间长、产量下降等弊端 .该工艺的特点是有效堵漏和易于解堵 .通过对地层伤害机理分析和室内性能研究 ,筛选出一种新型暂堵剂 GYZD,在韦庄油田现场实施 1 0口井 ,工艺成功率达 1 0 0 %,暂堵有效率达 90 %.与以往的热洗效果相比 ,累计减少原油损失 868t,较好地解决了多年困绕韦庄油田因热洗影响产量的问题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7.
我国高油玉米育种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高油玉米育种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高油玉米育种发展的设想。特别指出:种质作为国家粮食安全以及玉米育种和生产的战略资源,国家要制定长期稳定的种质发展政策且进行持续的战略性投资,形成包括普通种质在内的种质创新体系,从而促进原创性资源和技术的发展;这也是保持我国高油玉米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8.
介绍了汽轮机组油系统漏油、渗油的查漏、消除方法和改进措施,同时介绍了油系统常用密封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9.
基于被去除颗粒和浮选剂的特性,对浮选过程进行了拓展,提出了更新、更全面的浮选概念,并着重分析了超重力油浮过程,其中包括油滴和固体颗粒在超重力场(旋流场)中的径向和切向碰撞吸附过程,得出了切向剪切应力与入口雷诺数的关系式,为有效控制调整超重力油浮过程中旋流器剪切应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在优质基础油中添加适量的极压剂、油性剂、固体粉末以及其它添加物,作为不锈钢板材深冲用润滑剂,实验研究表明:该润滑剂具有优良的拉深润滑性能,完全能满足304小锈钢制品拉深工艺和产品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