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给出了元胞自动机中斑图复制识别的一种算法。通过定义每个元胞的特征数,将两个斑图统一放入一个区域内比较它们的特征数,从而判定是否出现复制现象。数值例子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2.
三维Fredkin规则元胞自动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给出了三维Fredkin规则的元胞自动机. 通过选择三维Von Neumann相邻以及三维Fredkin规则, 实现了元胞自动机在三维空间中对简单初始构型的自我复制.  相似文献   
23.
彭锐 《大自然》2014,(2):56-57
干细胞,顾名思义,就是具有干性的细胞。那什么是干性呢?简单来说,干性就像大树的主干一样,能够生长出各个树枝,进而长出繁茂的树叶。也就是说,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种细胞的潜力。干细胞的另一重要特点是,理论上具有无限自我复制的能力。正常的已分化的细胞,如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神经细胞等等,也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但是当复制一定代数之后,就会失去这种能力,从而进入衰老阶段,以维持机体的稳定。为什么干细胞能够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而其他细胞却没有呢?这是因为干细胞在机体内部的数量非常少,而机体内的绝大部分细胞为执行各种功能的分化终末细胞。试想一下,如果那些数量巨大的终末细胞都具有无限复制能力的话,那么我们机体内部的细胞就无法进行更新换代,且会越长越多;更可怕的是,一旦细胞受到损伤或出现变异,就可能在体内固定下来,从而带来不可预见的危害。因此,机体内各种终末细胞只具有有限的复制能力,当其失去复制能力时,就逐渐衰老,而干细胞就负责提供新的终末细胞,从而维持机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24.
20世纪最后10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重要农作物和微生物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转基因羊“多莉”,转基因大豆、水稻等一系列重大生物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进入21世纪,基因工程及其和应用科学快速发展。以生物材料(生物材料特指任何带有遗传信息并能够自我复制或者能够在生物系统中被复制的材料)为核心的生物技术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之一。生物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刻。  相似文献   
25.
机器与生物的重要区别是生物可以繁殖后代,而机器只能靠人来制造。然而,在许多科幻片中,机器人和人的差别慢慢消失,不少机器人学会了复制自己,最终有了取代人类的“阴险”想法,不少离奇的科幻故事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26.
若干年后,我们也许可以向世界上的各处沙漠空投几十厘米见方的小型太阳能电站,10年之后它们将吞噬所有沙漠。  相似文献   
27.
机器与生物的重要区别是生物可以繁殖后代,而机器只能靠人来制造。然而。在许多科幻片中,机器人和人的差别慢慢消失.不少机器人学会了复制自己。最终有了取代人类的“阴险”想法.不少科幻故事由此产生。最近.国外一些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能够进行简单地自我复制的机器人.科幻的情节可能变成现实。虽然自我复制的机器人将主要用于制造和自我修复。但是有专家担心会“繁殖”后代的机器人如果不加以控制,真的有可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28.
姜朋涛 《世界科学》2009,(11):31-31
假设:肿瘤干细胞 人作为一个成体的存在是起始于一个细胞分裂之后由于所处环境及位置或其他一些目前仍未洞悉等因素的影响而发育成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就是所谓的全能性干细胞。而在成体内也存在着一些干细胞被称为成体干细胞,它们作为干细胞但是不能发育成一个个体.只能发育成特定的组织来源的细胞.譬如造血干细胞等。这些干细胞均具有两个特性:自我复制的能力和分化为其他细胞的能力;而肿瘤干细胞假设的提出即基于此。也即认为在肿瘤组织作为一个器官,其中存在着一群细胞。尽管数量很少,但是它们可以自我复制而且可以分化为其他种类的肿瘤细胞对人体造成相应的危害:而肿瘤经过治疗后复发和转移就是因为这群细胞发挥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29.
跳跃基因在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宗理 《自然杂志》2008,30(3):155-157
处于基因组内占人类基因组多达98%的有效基因之间的大量小块DNA,被称作转位子或跳跃基因,转位子在基因组内来回跳动,曾被认为是无用DNA和编码基因的破坏分子。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对这些活跃分子的认识不断提高,认为它们并非是充斥染色体的无用顺序,而是在生命进化中发挥过且正在发挥着巨大作用。它们对基因表达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产生影响。转位子能在基因组内自我复制、切割和粘贴,从而创建新的基因。  相似文献   
30.
介绍了病毒的有关知识,并就如何预防、消除病毒提出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