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这就为人类治疗各种疾病带来了希望。今天。干细胞研究处处呈现生机,各种成果开始萌芽。  相似文献   
12.
木子 《创新科技》2010,(7):34-36
<正>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造细胞。我们称它为"人造儿",因为这个细胞完全来自于合成的染色体,用4瓶化学物质在一个化学合成器下制造出来的。这是地球上第一个父母是电脑、却可以进行自我复制的物种。——克雷格·文特尔  相似文献   
13.
因山洪暴发,一群驴友被困山中。干粮早已耗尽,他们又饿又冷,感到支撑不了多久了。幸运的是,有一位驴友想起自己带了一枚纳米机器人储存胶囊,于是他解开行李,将胶囊中细粉一样的纳米机器人撒到脚下的枯枝落叶中。接下来,他用手机对纳米机器人发出指令。使其进行自我复制和食物分子组装。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4,(12):44-45
正数十亿年来,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以简单的A、T、C和G来书写的。它们构成DNA结构存在于所有的生命体内。而今这份字母清单可能要延长一些了。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创建了一个具  相似文献   
15.
沈葹 《世界科学》2003,(6):16-19
五十年前 ,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双螺旋结构 问世 ,该模型的构建者J·沃森、F·克里克声称 :他俩之所以热衷于探索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 ,乃得益于薛定谔的著作《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学观》 (以下简称为《生命》)的启示。书中有一些卓越的预见。从薛定谔发表这些见解 (1 94 3年 )到双螺旋模型建立正好十年。薛氏作为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员 ,对生命本质问题作出深入思考 ,其影响可算不小 ;后人常称他为分子生物学的先驱者。五十年来 ,分子生物学崛起并发展 ,直至现代生物工程酝酿而形成 ,都离不开对于物理学的概念、原理以及…  相似文献   
16.
在纳米技术所允诺的成果中,微型纳米机械总是非常引人注目。它们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宏观世界中的机械——飞机、潜艇、焊接机器人、烤面包机——毫无疑问是非常常用的。如果有人带着设计这些机械的理念去设计尺寸非常小的装置,又有谁知道它们能干什么呢?想象一下两种微型纳米机械——第一种微型纳米机械是和上述宏观世界的机械类似,比如一个纳米尺度的潜艇,长度仅有数十亿分之一米——这大约是数十个或者数百个原子的长度,这种机器尽管存在着争议,然而可以应用在医学方面,它可以在血液中穿行,寻找患病的细胞然后杀死它们。  相似文献   
17.
肆虐一时的“非典型性肺炎”使许多人突然意识到: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原来竟是如此的脆弱,人类引以自豪的许多成就和进步在SARS这种从未听说过的疾病面前居然如此微不足道。在最初的惊慌和恐惧之后,人们开始用理智和冷静的目光去审视造成这场灾难的元凶:病毒。病毒是世界上最小的生物,一滴血液中包含的病毒可能多达60亿之多!  相似文献   
18.
在清华大学医学院纪家葵教授的人生中,“寻根”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测。多年来,他的工作主要围绕“干细胞”展开,众所蒯知,细胞本来就被公认为生命活动的摹本单位,干细胞则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存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研究干细跑是他在科研上对生命之根的探索。而20IO年2月,当他决定来清华大学任职时,同时也开始了他从文化上的寻根之旅。  相似文献   
19.
生化无界     
邢鸿飞 《世界科学》2011,(12):43-43,48
埃德蒙德·亨利·费舍尔(Edmond Henri Fischer)是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生化学家,1920年出生于中国上海,由于其在可逆磷酸化方面的发现:一种在绝大部分活体细胞中存在的活化和减活化酶的调节机制,1992年与他人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20.
大约39亿年前,太阳外行星轨道的一次巨变致使大量彗星和小行星一窝蜂闯进太阳系。由它们的剧烈碰撞造成的大陨石坑至今在月球表面仍清晰可见,地球表面温度迅速升高,变成了熔岩,海洋蒸发后变成了薄雾。然而,38亿年前形成的岩石可能包含生物进化的证据。如果无机物质可以如此迅速容易地形成生命,那么在太阳系和太阳系之外的星球为何不能存在大量生命呢?如果生物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为何化学家迄今尚无法在实验室重塑生命,或类似于生命的东西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