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4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微毛诃子树皮醇提取液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以及在体肠肌的影响,并且观察其对豚鼠离体肠肌的影响。方法:按Bliss法设计实验,对小鼠灌胃给药,观察5 d内小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以小鼠急性死亡率为指标,测定微毛诃子提取液对小鼠的LD50;采用炭末推进实验观察药物对在体肠肌的影响;以豚鼠离体肠肌收缩幅度、张力为指标,采用离体标本运动实验法观察微毛诃子树皮醇提液对豚鼠离体肠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微毛诃子树皮提取液小鼠灌胃给药的LD50为5.69 g/kg,LD50的95%的可信限为4.60~7.05 g/kg;微毛诃子树皮的醇提液对小鼠在体肠肌和豚鼠离体肠肌都具有明显的舒张作用,且组胺对微毛诃子树皮的醇提液的抑制作用具有拮抗作用。结论:微毛诃子树皮的醇提取液具有一定的毒性,同时微毛诃子树皮醇提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肠肌的收缩,且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组织胺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肠球菌的临床分离率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用Vitek 2 Compact法进行细菌鉴定及常规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分离到的342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有140例,阳性率40.9%,屎肠球菌有186例,阳性率54.4%,其它肠球菌有16例,阳性率4.7%。342株肠球菌主要分离自尿液254例,阳性率74.3%;血液28例,阳性率8.2%;脑脊液21例,阳性率6.1%;胆汁15例,阳性率5.3%。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已接近或达到90%,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仍保持100%敏感性。未发现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耐药。结论:革兰阳性球菌中肠球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肠球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一定要以药敏结果为指导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3.
夏眠期间仿刺参生长、肠体比以及RNA/DNA比值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夏眠期间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的生长和生理变化,研究了夏眠仿刺参的体质量、肠体比以及RNA/DNA(简称R/D)比值.实验期间,夏眠组水温以每周5℃(0.7℃/d)由16℃缓慢升至26℃,然后在26℃后保持5周;对照组水温在16℃维持7周.期间每周称量仿刺参体质量并取样,测定仿刺参的肠体比比值以及肠、呼吸树和体壁中的R/D比值.实验结果显示,夏眠组仿刺参体质量和肠体比缓慢下降,当进入夏眠阶段后,夏眠组肠体比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夏眠组仿刺参肠、呼吸树和体壁中R/D比值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夏眠初期的R/D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夏眠过程中仿刺参肠道严重退化,R/D比值可以用于反映夏眠阶段仿刺参的生长特征.本研究丰富了仿刺参的基础研究,对于夏季仿刺参养殖生产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用双相法提纯青虫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r.galleriae)的晶体,碱解后免疫家兔获晶体蛋白抗体,然后用纯化的晶体感染莱青虫,半小时至1小时取中肠上皮细胞作酶标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仅在细胞膜上看到抗原的存在。  相似文献   
65.
为了探讨微量元素锌和硒互作对肉鸡肠道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将24只1d龄从肉鸡随机分3组,分别饲喂添加有高锌高硒(锌1000mg/kg、硒5mg/kg)、低锌低硒(锌34mg/kg、硒0.08mg/kg)和常锌常硒(锌50mg/kg、硒0.15mg/kg)的日粮45d后,观察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高锌高硒或低锌低硒组肉鸡的肠黏膜结构有明显的损伤,表现为肠黏膜上皮细胞萎缩,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和杯状细胞数量减少;尤其是高锌高硒组的损伤最为严重。而常锌常硒组肉鸡肠黏膜结构和上皮内淋巴细胞数和杯状细胞数正常。结论:日粮中按锌50mg/kg、硒0.15mg/kg的比例添加,对于维持肠道黏膜的正常屏障结构是合适的。过高或过低的锌和硒对肠黏膜有毒性作用,破坏其屏障功能;而且高锌和高硒可相互促进以增强其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6.
首次在我国报道单肠四钩虫(Tetraonchusmonenteron(Wagener,1857)标本采用新疆阿勒泰市(额尔市期河支流阿勒泰河)。  相似文献   
67.
为了探讨整肠生菌与特殊理化因素的关系,本文研究了整肠生菌对不同抑制剂的反应。结果表明:当pH为7.0时,链霉素质量浓度为0.5g/L,青霉素质量浓度为1g/L,头孢唑啉钠质量浓度为0.5g/L时对整肠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这对正确使用整肠生菌剂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致羔羊脑炎型粪肠球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北疆地区几个不同羊场的羔羊连续几年发生了以各种神经症状和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对病、死羊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和动物回归实验等,确定其致病菌为粪肠球菌。  相似文献   
69.
为了探究具有降胆固醇能力的肠道微生物对高脂饮食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本研究从人体粪便中分离出具有高效降胆固醇能力且耐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胆盐的肠道微生物.选取优势肠道微生物进行菌种鉴定后进行小鼠实验,测定小鼠的体质量、脏器系数、肝脏及粪便的胆固醇含量,研究其降胆固醇作用.实验筛选获得具有较强降胆固醇能力的肠道微生物P4,经鉴定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pentosaceus),其能够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降低肝脏和粪便中的胆固醇及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从而达到降血脂的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实验分析了小鼠肠道的菌群组成,发现戊糖片球菌P4能够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丰度降低小鼠肠道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比值,改善由小鼠高脂饮食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因此,筛选出的戊糖片球菌P4对降胆固醇功能产品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保护作用,探讨肠道菌群在BS拮抗IBD中的作用。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干预治疗组、干预对照组,其中模型组和干预治疗组通过3.5%葡聚糖硫酸钠(DSS)饮水摄入诱导IBD模型,干预治疗组和干预对照组灌胃给予枯草芽孢杆菌菌液进行干预,观察小鼠体重、结肠长度、疾病活动指数(DAI)及结肠组织病理改变,ELISA测量血清中肿瘤细胞坏死作用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16S rRNA系统测序技术监测肠道内微生物菌群水平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DAI评分明显升高,结肠长度明显缩短,结肠组织病理改变明显,炎症因子水平明显提高,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量下降;而与模型组相比BS干预能明显减低DAI评分,增长结肠长度,改善结肠组织病理改变明显,降低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