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4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1.
取16例24~32周龄的死亡人胎作材料,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于光镜下观察到颈上神经节(简称颈上节)和星状神经节(简称星状节)中存在含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元和纤维,含生长抑素(SOM)神经元和纤雏以及含P物质(SP)纤维,但未发现含SP神经元。二节中的含VIP神经元和含SOM神经元形状多种,免疫反应染色深浅不等,颈上节以大、中型细胞为主,而星状节以中、小型细胞居多。上述神经元类型和分布未有明显的胎龄变化。结果揭示颈交感神经节中,含VIP和含SOM神经元在出生前已经发育。VIP、SOM和SP3种神经肽在胎儿期已作为神经传导物或神经调节物而发挥功能。  相似文献   
42.
43.
FITC标记的20种凝集素与正常和癌变胃肠组织的石蜡切进行标记,结果表明,FITC-PAN和FITC-LPL对正常胃体和幽门上皮细胞呈阴性反应;FITC-凝集素与胃癌性粘膜细胞的反应,以PNA,LPL阳性率最高,与肠癌粘膜细胞反应,则以SML和CKL的的阳性率最高。实验揭示了癌变胃肠粘膜与正常胃肠粘膜表面的糖复合和物各不相同,导致与凝集素结合反应的强度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44.
王鸣阳 《科学世界》2005,(11):26-55
人体器官结构之精巧,令人惊叹不已。例如极其复杂的“眼”,能够吸收空气中氧气的“肺”,还有能够将各种食物分解为分子而加以吸收的“肠”,它们的结构皆精巧之至。  相似文献   
45.
玉雪 《科学之友》2005,(4):26-27
幽门螺旋菌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亲密的伙伴之一,德国解剖学家早在1875年就发现人类的胃黏膜层里住着一种螺旋菌,但因为无法培养出纯系菌株,这项结果就遭到忽视和遗忘。一直到了1982年,澳大利亚医生马歇尔和华伦才分离出这种细菌。接下来的10年里,研究人员发现胃里带有这种微生  相似文献   
46.
47.
益生菌在储存过程中对环境因素(热,氧和湿度)高度敏感,加之胃肠液的破坏作用,导致益生菌到达肠道后活菌数大大降低而不能很好地发挥益生效果.鼠李糖乳杆菌菌株L427(Lacto bacillusrhamnosusL427)是由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益生菌菌株,为提高鼠李糖乳杆菌菌株L427到达肠道后的存活率,采用微胶囊技术对鼠李糖乳杆菌菌株L427进行微囊化.以海藻酸钠和刺云实胶为壁材,采用挤压法制备鼠李糖乳杆菌菌株L427微胶囊,以活菌数和包埋产率为评价指标,探究其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确定了鼠李糖乳杆菌菌株L427微囊化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0%,刺云实胶浓度0.5%,氯化钙浓度0.3mol/L,菌液-壁材体积比1:6;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所得鼠李糖乳杆菌菌株L427微胶囊的活菌数达4×108 CFU/g,包埋产率为94.51%.经模拟胃液处理1.0h后存活率为54%,在模拟肠液中处理1.5h后释放菌体完全,为7.64log(CFU/g),表明该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胃酸环境耐受性和肠溶性.为该菌剂的工业化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8.
以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原水,开展了水力负荷、碳氮比和温度等关键参数的中试运行效能研究。中试系统中主要利用外加碳源而不是二级出水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较优的水力负荷和碳氮比分别为5 m·h-1和4,对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TN)的去除率分别为62.8%和67.3%;在温度为15~27 ℃时,中试系统的出水TN稳定在10.0 mg·L-1以下。中试系统中,不仅HyphomicrobiumMethyloversatilis等传统反硝化细菌的相对丰度较高(占25.12%),MethyloteneraParacoccus等同步硝化反硝化细菌的相对丰度也较高(占33.29%),以上优势菌种的存在保证了系统的高效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49.
摄入一定量杂粮可降低一些慢性代谢疾病的发病率,但目前杂粮摄入量没有统一的标准,尚不清楚杂粮摄入过多是否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以小米添加量为20%、40%、60%、80%的饲料喂养3周龄C57BL/6J小鼠,持续12周,采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不同摄入量小米对小鼠血脂水平、肠道菌群和粪便短链脂肪酸的影响。结果发现,80%摄入量的小米显著增加了小鼠血清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同时增加了肠道丙酸、丁酸、异丁酸和戊酸的含量。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小米干预组的拟杆菌门(Bacteroidota)、Muribaculaceae的丰度上升,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双歧杆菌属 (Bifidobacterium)的丰度下降。摄入不同添加量小米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具有较大差异,其中20%小米摄入量组的小鼠菌群中显著富集了另枝菌属(Alistipes)、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肠杆菌属(Enterorhabdus),而80%摄入量小米显著降低了小鼠菌群中的粪杆菌属(Faecalibaculum)、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和罗氏菌属(Roseburia)的丰度。研究结果表明,20%摄入量的小米就能有效调节小鼠肠道菌群,而过高摄入量(80%)的小米使小鼠血脂水平升高,降低了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均匀度以及有益菌的丰度,所以要理性看待杂粮的营养价值,避免过量摄入。  相似文献   
50.
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皱纹盘鲍、黑足鲍、黑唇鲍和杂交鲍(皱纹盘鲍♀×黑足鲍♂)菌群结构特征、多样性.结果表明,OTU数量、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均为黑足鲍最大,黑唇鲍最小;4种鲍肠道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占比达到61.93%~95.78%.其中,皱纹盘鲍、黑足鲍和杂交鲍中绝对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而黑唇鲍为软壁菌门;冷泥杆属(Psychrilyobacter)、弧菌属(Vibrio)和支原体属(Mycoplasma)为4种鲍肠道的优势菌属,占比达到39.70%~53.65%;4种鲍核心菌群共有175个OTU,相对丰度超过1%的共有11个OTU;Anosim和Adonis分析均发现杂交鲍与黑唇鲍、杂交鲍与黑足鲍、皱纹盘鲍与黑唇鲍肠道菌群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LefSe分析鉴定出4种鲍肠道菌群具有显著性差异的Biomarker共有7个,包括黑足鲍的6个和杂交鲍的1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