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4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根据网络理论,本文对国内外典型基色矩阵放大电路和群时延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得表示式,给出了具体结果,应用这些结果,为电路参数估算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自适应偏振模色散(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PMD)补偿系统中最佳电功率反馈信号的提取问题,利用主偏振态(principle state of polarization,PSP)理论,从PMD引起的差分群时延(different group delay,DGD)对接收信号电功率谱密度的影响入手,分析电功率反馈信号最佳频率点的选择,提出一种检测电功率反馈信号的实验方案.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表明:在接收信号频谱中,选取12.16 GHz电功率信号作为PMD补偿系统的反馈信号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更为精确逼近卫星信道非线性特性的解析式模型,综合考虑卫星内部行波管放大器和群时延所引起的非线性效应,在分析信道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引入信道先验信息的卫星信道模型。与维纳模型相比,该模型能够更好地从结构上反映卫星信道的非线性特征。由于充分利用了信道的先验信息,该模型在对卫星信道进行逼近的时候,收敛速度更快,稳态误差更小。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群时延测量方法无法达到皮秒级测量精度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载波相位的接收机群时延测量技术.该方法在通道群时延特性为分段抛物线假设的前提下,利用窄带扩频信号的载波相位观测量对分段抛物线系数进行搜索固定,通过抛物线函数固定整周模糊度,结合载波相位反映各频点的群时延.仿真结果表明,该测量技术可以精确固定整周模糊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信道参数进行实时有效的估计,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针对高频宽带信道条件下存在的群时延扩展现象,提出一种基于特定信道模型的参数化估计方法,反映了宽带信道中与信号频率有关的时延散布现象。该方法能较好将此信道模型进行适当简化,即仅使用部分低阶参数,可大幅降低其复杂度,提高了算法的工程实用性。针对简化的信道模型,对算法进行了仿真和实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高频宽带信道的信道参数做出估计。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种应用于超宽带通信的平面单极子天线.天线由一个六边形辐射单元和一个部分接地板构成.通过采用了一种新颖的馈电结构,有效地改善了阻抗带宽.天线获得了优良的电气性能,包括较宽的阻抗带宽、全向的辐射方向图、平稳增益及近似常数的群时延特性等.仿真及实验结果得到了合理的一致.  相似文献   
17.
群时延是衡量系统对信号处理时间延迟的理论,对滤波器来说,不同频率的信号具有不同的延迟值。结合信号处理研究了群时延理论及其物理意义。对不同类型滤波器进行了分析论述,得出了线性滤波器群时延特性不随信号变化而变化,但在某些频率上会产生时延峰值的结论,并对几种信号作了分析。实验证明,将这一结论推广运用于空域中,对已知频率的信号,设计特定频率延迟的滤波器应用于图像目标检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群时延失真对QPSK系统误码性能影响的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晓衡  李玉闩  李腾蛟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21):5976-5978,5992
群时延失真是影响卫星通信误码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介绍了群时延的概念和表达式以及卫星信道群时延失真模型,然后根据最小相位系统的系数和复倒谱系数之间的关系,设计了线性群时延和抛物线群时延滤波器,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包,建立了两种群时延失真信道模型,对QPSK调制信号在群时延失真信道特性下进行了仿真,得出了两种群时延失真对系统误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化的进展,频率资源越来越紧缺,本文介绍了一种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频谱利用率的调制方法--超窄带调制技术,并分析了其中的关键技术.最后着重讨论了超窄带调制与FM结合的双模式传输技术.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具有部分介质的新型共面波导传输线,并采用电磁数值方法对该传输线的有效介电常数、特性阻抗及群时延特性进行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传输线较传统共面波导更为灵活,更加便于调整,同时具有良好的色散特性,有较高的应用潜力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