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1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70篇
教育与普及   5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304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初中化学新教材是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产物,体现教育“三个面向”精神,重视对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要用好新教材,必须钻研新教材,充分认识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区别,更新观点,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化学教学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32.
33.
思维有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二种,其中数学直觉思维有简维性、创造性、自信力等特点,直觉思维的培养可以扎实基础、渗透数学的哲学观点及审美观念重视解题教学,设置直觉思维的意境和动机诱导等方面去进行。  相似文献   
34.
介绍了渗透变形的特征,危害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渗透变形的预测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5.
液膜法烟气脱硫试验研究:Ⅱ.促进传递机理与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了二氧化硫在纯水和柠檬酸钠溶液中稳态渗透通量表达式,研究了SO2在液膜中的促进传递机理,用局部平衡理论及非平衡边界层理论推导了SO2通过膜液的渗透模型;考虑了溶液粘度、溶液的非理想性及盐效应等物理化学性质和热力学性质等因素对SO2渗透行为的影响,并将实验所得数据与模拟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6.
精馏与渗透汽化复合生产ETBE的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分离乙基叔丁基醚(ETBE)和乙醇混合物,得到ETBE产品,研究了乙酸丙酸纤维素膜(CAP)的渗透汽化过程,讨论了温度、浓度等因素对渗透通量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P膜的渗透通量随温度和乙醇在混合物中的浓度增加而增加,渗透通量与温度的关系满足Arrhenius形式的方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精馏与渗透汽化复合生产ETBE的过程,并运用ASPENPLUS软件对该过程进行了设计计算,汽液相平衡采用UNIFAC法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7.
制备出了PVA/PAN渗透汽化复合膜,活性分离层PVA的厚度为1~10μm,并将其用于乙醇-水混合物的分离.结果表明,热处理条件能显著影响PVA/PAN复合膜的渗透通量、渗透选择性和分离指数.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38.
滩坝相低渗透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与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运用岩心分析、测井、生产测试等静态和动态资料,从多层次、多角度逐级揭示了平方王油田沙四中滩坝沉积特点。从层内非均质、层间非均质、平面非均质这三类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入手,探讨了滩坝相低渗透油藏储层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地质特征及其对水驱油开发和剩余油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层间非均质和层内非均质主要控制了油层的水淹层厚度及垂向的剩余油分布;平面非均质和层内非均质主要控制了油层的水淹面积和平面剩  相似文献   
39.
从正常服役状态的角度,对粉煤灰混凝土的渗透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以受压构件作为材料受力状态的模拟对象,考察了非破坏振动环境对粉煤灰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影响规律,发现非破坏振动作用虽不引起材料宏观强度上的破坏,但将使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劣化,并且分析了混凝土抗渗性能劣化的原因.对比研究了不同粉煤灰掺量在非破坏振动环境中的抗渗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当粉煤灰掺量(粉煤灰质量/(水泥质量 粉煤灰质量))从10%增加至20%时,抗渗性能的提高比较显著,当粉煤灰掺量超过20%后,粉煤灰的增加对抗渗性能的提高作用减小;具备抗非破坏振动特性的高性能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应该大于20%.  相似文献   
40.
低速非达西渗流储层产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低渗透油藏低速非达西渗流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具有启动压力影响的不稳定产能评价方法,实现了将地层参数代入相关方程计算产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不稳定IPR曲线,对于工业油层预测了生产时间为180天时油井的极限产量(流压为0.101MPa时的产量),对这类井的开发投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