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4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军 《世界博览》2011,(13):50-51
贫富差距令印度经济奇迹面临终结的危险经济学家和跨国公司已注意到了这个亟待挖掘的领域,为农民提高收入成了印度的重要议题。养蜂业是印度北部比哈尔邦穆札法普尔地区的传统行业,每年3月,33岁的养蜂人库玛尔·辛格和村民们就把蜂箱搬到果园附近,生产当地的特产荔枝蜜。尽管养蜂已有数十年历史且名声在外,但它一直没能帮助村民们摆脱贫穷的境况。别看和印度总理同名,但此辛格的家可谓穷得叮当响,从前家里来了客人,连一杯茶都没有。不过,蜂蜜价格在最近几年里增长了3倍,于是辛格有钱雇一名帮手、买下了新的农田、扩建了自家的砖房,甚至买了一辆摩托车。  相似文献   
32.
《世界博览》2012,(9):11-11
经济学家谢国忠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描述了他在中国五星级酒店买到假古巴雪茄、喝到假法国拉菲的经历。去年除夕,他在一间酒吧等待观看焰火表演。  相似文献   
33.
江涌 《世界知识》2010,(2):48-50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政治家、金融家、经济学家一直在力捧中国,不断炒作中国因素,如今已形成官商学"三合一"的鼓吹人民币升值合唱团,诱导国际游资涌向中国。  相似文献   
34.
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是很多经济学家、地理学家、规划工作者和区域学家关注的热点。这本书介绍了很多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方法,非常适合从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学者和政策研究人员参考。因为本书侧重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和规划方法,所以要求读者具备基本的区域经济学知识。  相似文献   
35.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将自身产生的或从外部引进的技术成果用于生产中,通过对原有生产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来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技术创新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最先研究并提出来的,这个理论以后受到各国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者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之进行研究,这些研究也促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技术创新类型。资料显示,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先后出现过好些与技术创新有关的术语,  相似文献   
36.
刘浩  徐鹏 《广东科技》2008,(1):60-61
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理论”,被看作是循环经济思想的萌芽。细看当前国际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技术支持体系,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国家都有实施循环经济的特色措施,从企业层面的最小化污染排放,到区域工业生态系统内的企业间废弃物的相互交换,再到产品消费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都有许多很好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7.
《创新科技》2008,(5):6
“目前的经济情况,最不能做的就是管制或者冻结物价。”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5月14日在上海称,“有舆论说,燃油不能涨价,涨价会推动通胀。但资源价格太低正是造成现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困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刚刚发生地震事件对经济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他说:“我们的经济体以及经济总量很大,所以这些事件的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38.
曾宏 《海峡科学》2006,(1):16-16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资源紧缺,众多有远见的决策者、经济学家与企业领导人纷纷把发展循环经济摆上了重要议程。  相似文献   
39.
《创新科技》2005,(9):7-8
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国企应成为“三无”企业:无级别、无官员、无特权。萧灼基建议在“十一五”规划期间,也就是再用六年时间,到2010年国企改革和战略调整基本到位。萧灼基说,如果六年时间不够可再延长,但关键是要有时间表,让社会、企业、职工都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40.
《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日益演化为全球经济衰退,中国政府强力启动了刺激内需计划。一年前开始的宏观紧缩政策出现了大逆转,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