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3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13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337篇
教育与普及   464篇
理论与方法论   67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7252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393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443篇
  2011年   588篇
  2010年   603篇
  2009年   669篇
  2008年   610篇
  2007年   634篇
  2006年   414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CFS/GFS层间混杂加固纤维混凝土梁抗弯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对采用杜拉纤维和钢纤维混杂改性的混凝土梁外贴碳纤维布和玻璃纤维布(CFS/GFS)进行混杂加固抗弯试验,对构件的开裂及发展情况以及构件加固后刚度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掺入杜拉纤维和钢纤维,可以延缓混凝土构件微裂缝的出现,控制裂纹扩展,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强度,这种混杂纤维混凝土梁在试验过程中表现出比单一纤维混凝土梁更为优良的材料性能.采用不同形式的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得到的加固效果有较大的不同,按试验方案采用CFS/GFS层间混杂加固纤维混凝土梁是一种有效的加固方法,在保证提高承载力的前提下,既提高了纤维混凝土构件的延性,又可降低加固成本.  相似文献   
152.
埃博霉素是纤维堆囊菌产生的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文中研究了纤维堆囊菌DSM11999发酵合成埃博霉素的条件.结果表明:采用对数生长期后期的菌种在25℃进行发酵,将马铃薯淀粉和胰蛋白胨分别作为碳源和氮源,添加少量的无机盐MnCl4,EDTA—Fe—Na,K2HPO4,ZnCl2,CuSO4和生长促进因子丙氨酸,可使埃博霉素的产量提高22.5%.  相似文献   
153.
介绍了原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的破坏类型,阐述了加铺沥青混凝土层厚度的确定,探讨了加铺沥青混凝土前对病害水泥混凝土板的处理方法,提出了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154.
采用渗透侧抽真空的方式对膜法乙炔脱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考察了不同处理量下,渗透侧真空度对渗余气含水量、回收率、分离因子和水蒸气、乙炔渗透通量的影响.当处理量为2.4 mL/s,原料气压力为180 kPa,渗透侧压力为20 kPa时,经过膜分离器处理后的乙炔水含量可由1%降至0.4%以下,渗透气量小于5%,便于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55.
生态型木纤维吸油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杉木为原料,经蒸煮、纤维帚化疏解、热解处理制备出生态型木纤维吸油材料.研究了吸油材料的吸油性能及其与热处理温度、抽出物的关系等问题.结果表明,经过350℃热处理试样的吸油量最大、吸水量最小,吸油量与吸水量比值高达77.5,是原料用蒸煮纤维的10倍以上.蒸煮纤维在200~500℃热处理时,试样的热水抽出物与1%NaOH抽出物含量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减少,苯醇抽出物含量则在200~250℃时减少,300℃时增大,400℃后急剧减少.研究表明,纤维表面的亲油性物质对吸油能力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6.
用水量对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乳化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用水量与绝对用水量双重角度,讨论水对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以乳化沥青混合料最终强度为评价标准,通过马歇尔稳定度试验、间接拉伸试验,分析用水量对三种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从拌和、击实、养生等多阶段研讨水的作用.认为不同级配存在着不同的最佳拌和用水量,拌和水主要起润湿集料的作用,绝对用水量影响混合料的压实、成型、混合料强度形成及最终强度.  相似文献   
157.
浅析沥青砼路面施工中质量控制的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爱军 《山西科技》2006,(3):116-117
沥青路面在世界各国采用近百年,从科研设计到施工均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作为指导,然而由于各地气候条件、施工手段、原材料各异,使这一科学具有复杂和多变性,根据公司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对影响沥青砼工程质量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8.
针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模糊思想的阈值分割算法,该算法利用整体阈值、局部阈值和像点梯度信息之间的关系,构造了一个双输入单输出的模糊逻辑系统,合理计算出像点的最佳分割阈值.实验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9.
IntroductionPolyacrylamide ( PAM) size is one of the sizeingredients that are commonly used in conventionalfor mulations for warp sizing and paper making .It has theproperties of adhering to fibers and can be capable ofholding fiber together by surface attachment . Comparedwith starches and polyvinyl alcohols , PAM possesses suchcapability as excellent adhesion to cellulose fibers . Thiscapability ,however ,is not due to chemical valence ;but isdeveloped only through hydrogen bonds and Van …  相似文献   
160.
Biodegradable polylactide acid (PLA) resin can be combined with flax fibers to produce biodegradable composite materials. In our study, commercial PLA fibers were mixed with flax fibers by a non-woven method so as to make non- woven pre-forms, which can be generated into flax fiber reinforced PLA environmental friendly composites by heat pressing technology. The tensile, flexural and impact properties are teste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basic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and the influenced factors listed as making technology of the pre-forms, weight ratio of flax fibers and heat pressing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and optimized, which can be described as weight ratio of flax fibers and PLA fibers is 50/50, heating temperature, time and pressure are respectively 195℃, 20 rain and 12.5 Mpa.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 that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flax/PLA composites are quite promising compared with flax/PP composites in coclrnon commercial automotive us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is used to analyze the tensile specimen fracture surfaces, which shows voids and gaps occurring between flax fibers and PLA matrix and sign of fiber pull.out, the strength of flax/PLA interface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