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2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53篇
教育与普及   2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409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444篇
  2009年   473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991.
当前,正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水利工程建设是保证我国经济稳步向前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必须要予以重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忽视,导致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较为严重的就是水利工程堤坝防渗加固问题,经常会给我国带来重要的影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92.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并且具有地震分布广、震源浅、强度大等特点.现在还残留着许多未设防建筑,而且还在继续使用,进行抗震加固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一栋旧的超高超限的七层砖棍结构办公楼进行了鉴定分析,并提出了加固处理方案,可对同类工程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关于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加固的几点见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协生 《科技信息》2009,(23):308-308,290
在工程建设中,由于施工过程或设计图纸等原因的疏忽,造成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出现明显裂缝,挠度过大等影响结构安全性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经常采用补强加固手段进行解决,使有关结构构件得以安全可靠,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994.
赵建军 《科技信息》2013,(10):388-388
本文以某矿大型车间回填土压密注浆为实例,介绍了压密注浆设计方案的选择、材料要求、施工流程、质量控制措施要点,通过施工后的合理检验,达到了回填加固的要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同类工程具有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995.
张东辉 《科技资讯》2013,(30):51-51,53
在输水洞修补加固工程中,选用力学性能优且具有良好水工特性的修补材料,是保证混凝土建筑物正常运行的关键。与以往的混凝土相比,丙乳砂浆因具有优良的抗冻融、抗冲刷、抗渗透以及较低的弹性模量,而被广泛应用在混凝土建筑物的修补、加固工程中。  相似文献   
996.
陈皡  阎路 《科技资讯》2009,(25):48-48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各个地区的公路铁路的建设日益壮大和完善,而为了节省空间资源,桥梁的建设的施工也就有了一定的专业技术和应用空间。本文从桥梁加固的原因作用分析,并且以320国道黄花大桥和进贤北门桥这两个桥的加固技术上具体提出合理的加固方案,并且使以后的桥梁加固更加科学合理,有实践经验可循。  相似文献   
997.
介绍转轮上止漏环出现脱落的情况,结合现场处理经验总结加固工艺和方法,降低同类型机组转轮上止漏环出现脱落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8.
廖翌美 《科技信息》2007,(21):118-118
通过一在建工程结构加固实例,阐述了在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中如何实施有效的监理。  相似文献   
999.
贺定华 《广东科技》2007,(10X):15-16
本文介绍了碳纤维板材加固某工业建筑中混凝土的设计原理和算法、施工要点、后期检测等全过程的情况,提出了比较适合碳纤维板材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工程的使用为大量推广该加固技术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00.
“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化,并具有更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深层的历史意识。论述作为文学潮流的“反思文学”的兴起和轨迹,分析其中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