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5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373篇
系统科学   327篇
丛书文集   313篇
教育与普及   1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6篇
现状及发展   48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7799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440篇
  2013年   360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458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562篇
  2007年   487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339篇
  2002年   314篇
  2001年   309篇
  2000年   229篇
  1999年   206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7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为了满足工程上对液体导热率的要求,在方阱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液体导热率的方程。所得的导热率计算方程包括分子平动贡献项和分子内部能量贡献项。为了计算方便,根据分子模拟数据提出了计算中所需的方阱流体的径向分布函数的关联式。物质的能量参数由其临界温度估算,而硬壳体积则由基团贡献法获得。考虑到实际液体有别于方阱流体,在实际液体导热率计算中引入了一个与密度有关的校正参数。使用该文提出的方法,对液体氩及10种液态烃类物质的导热率进行了计算,其计算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3%。  相似文献   
52.
汪涌 《厦门科技》2005,(6):53-54
白翅潜叶蝇在福建省的发现 1981年4月10日.田间调查发现.福鼎市桐山区流美村种植的小麦及大麦遭受一种潜叶性昆虫的为害,多数麦株叶片前半段干枯,远远望去,全田呈现一片斑驳状枯白,虫株率达100%.产量损失二成以上。不久.白琳区和点头区等地亦相继传来灾情。  相似文献   
53.
本文研究森林面积分布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本文将林木总和长消率作为控制变量,以“范数最小”来衡量其最优性,利用空间L^2(0,T)T〉0的自反、光滑和严格凸性,给出了森林面积分布系统最优控制的一个存在性定理。  相似文献   
54.
本文在定义致冷循环内不可逆性的基础上,研究了Qα△(T~n)时不可逆卡诺致冷循环工况对其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优于已报道的致冷系数与致冷率间的优化关系,讨论表明,这一关系是线性、非线性传热与内可逆及内不可逆多种情况下卡诺致冷循环普遍满足的基本优化公式.  相似文献   
55.
本文详细论述了降低变压器运行损耗的原理和措施,导出了相关公式,并给出了一些降损节电的实例。  相似文献   
56.
本文同时运用能耗率极值原理和重力理论研究了固液两相流在粗质颗粒时固相浓度的垂线分布,通过探讨能耗率极值原理对“非单向性”作用问题,进一步揭示了两相流运动的机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有较好的吻合。其研究方法、原理、步骤也极易推广到其它各种粒径的固相。  相似文献   
57.
通讯基站面临散热不均、散热系统能耗高等问题。分离式热管换热器能替代机房内空调的使用,有效减少基站散热系统能耗。分离式热管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因素有充液率、工质类型和风量等。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换热性能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对比分析了理论充液率和实际充液率的差异;搭建实验平台研究了不同充液率下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变化规律,不同高、中温工质下换热器性能的差异以及室内外风机功率的改变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使用工质R134a时,最小充液率理论值和实际值的误差为4.74%,换热器最优充液率范围为27.1%~47.9%,且最佳充液率为31.6%,最佳充液率下换热器当量换热系数为909 W/℃;随着充液率的提升,换热器内部相变区域先增大后减小,传热形式由气态工质显热传热为主先变为工质相变潜热传热为主,而后变成液态工质显热传热为主;高温工质不适用于该分离式热管换热器,使用高温工质时,换热器内部无明显相变区域,换热器使用的工质沸点越低,相变区域越大,换热器性能越好,其最佳充液率范围也越大;随着室内、外风机功率增大,换热器性能均先迅速提升而后提升速率减缓,但蒸发器侧由于散热条件较差,提升内风机功率对系...  相似文献   
58.
钢包炉(ladle furnace,LF)精炼的核心任务之一是进行钢水合金化过程,以保证钢包到达连铸平台后满足钢水成分要求。钢水合金化也是较为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其不仅对钢水温度有影响,而且对钢水质量、合金料消耗量均有影响。因此,实现LF精炼过程中合金元素收得率的精准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模型输入变量进行处理,用于简化实际生产数据结构;然后,融合SGDM算法和L2正则化方法,构建了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深度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合金元素收得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Si元素收得率命中率在±1%, ±3%和 ±5%误差范围内分别为54.0%、93.8%和98.8%;Mn元素收得率命中率在±1%, ±2%和 ±3%误差范围内分别为77.0%、96.3%和99.5%。此外,PCA–DNN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参考炉次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改进BP神经网络模型和DNN模型,有助于实现钢水成分的“窄窗口”控制。本研究中合金元素收得率预测模型的建立,也可为LF智能精炼合金化控制模型的开发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9.
本文首先阐述了刘徽的割圆术。然后,在述评π的密率求法的基础上,认为祖冲之的求法实质上使用了连分数方法,并作了较为合乎情理的论证。最后,结合π的古算法,初步分析了中国传统数学内部固有的缺陷。  相似文献   
60.
为研究冰盖对组合桥墩局部冲刷及其周围流场分布的影响,基于动床冲刷试验,在不同覆盖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水流条件和桥墩尺寸对组合桥墩局部冲刷的影响,建立了预测明渠水流与冰盖流条件下组合桥墩最大冲刷深度的经验方程,并通过ADV测量了墩前的流场。结果表明:组合桥墩的冲刷模式与串列桥墩相似,最大冲刷深度始终出现在墩正前方;经验方程中来流水深、来流流速、桥墩尺寸、冰盖糙率均与最大冲刷深度呈正相关关系;在粗糙冰冰盖流条件下,墩前的垂向流速最大,导致其最大冲刷深度总是大于同等条件下的明渠水流和光滑冰盖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