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7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宋华平  薛盟举 《甘肃科技》2007,23(3):209-210,252
近年来,我国及日本等国,广泛开展了中医药防治RA的实验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显示了中医药对RA具有很好的抗炎、镇痛、改善关节滑膜超微结构及免疫调节等方面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72.
蜂毒新多肽部位BVⅠ-2H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学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伟  王本祥  朱迅 《科学通报》2002,47(3):198-202
利用蜂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已有悠久的历史,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研究其抗炎机制及确定有效的抗炎成分,利用凝胶过滤层析、肝素和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蜂毒多肽,并观察蜂毒多肽对小鼠淋巴细胞细胞周期、细胞因子合成及Iκβα蛋白磷酸化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离得到的蜂毒多肽BV I-2H为单一对称峰,电喷雾质谱检测结果表明BV I-2H是蜂毒多肽混合物,其主要成分的分子量为644.8u。BV I-2H可抑制 ConA诱导的上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IL-1合成,可使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呈现明显的G2/M期阻滞。此外,BV I-2H可抑制PMA诱导THP-1细胞合成TNFα,抑制TNFαmRNA的表达及Iκβα蛋白磷酸化。实验结果提示,蜂毒多肽BV I-2H是蜂毒发挥抗炎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3.
为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与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 2-MG)的关系,我们采用放免法对28例RA患者空腹外周血β_2-MG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20例正常人作了对照。结果:RA患者β_2-MG(mg/L)水平:晚期(4. 97±1.21,n=14)、中期(3.66±1.37,n=8)、早期(2.87±1.04,n=6)均比对照组(1.64±0.48,n=20)明显增高(P<0.01,P<0.01,P<0.05),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测定β_2-MG可了解RA时机体免疫状况,并对病情的轻重加以判断。  相似文献   
174.
为探讨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潜在机制,利用TCMSP、PubMed及TCMID数据库和文献挖掘获得瑞香狼毒主要化学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Uniprot数据库获得瑞香狼毒治疗疾病靶点,运用OMIM、GeneCards及PharmGKB数据库获取RA主要作用靶点,通过对化学成分靶点与疾病基因进行交集整合,筛选瑞香狼毒治疗RA的潜在治疗靶点.使用Cytoscape 3.6.1 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图,将潜在治疗靶点用DAVID软件分析预测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并通过动物实验对主要生物学过程进行验证.采用ELISA检测瑞香狼毒对RA模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该研究共筛选出瑞香狼毒60个活性成分,5 017个与RA潜在治疗靶点及380个交集靶点;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瑞香狼毒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表达以发挥抗RA作用.该研究揭示了网络药理学预测并指导实验设计的合理性,证实瑞香狼毒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以发挥抗RA作用,为瑞香狼毒治疗RA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5.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骨髓源学说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奚正德  马宝骊 《自然杂志》1998,20(6):318-32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只局限于关节的自身免疫病,T细胞的功能变化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近来,一系列研究显示骨髓来源的成纤维样和巨噬细胞样滑膜细胞在关节翳的形成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另外,在RA中很早出现具有自身免疫特性的B细胞,滑膜组织的有些方面与骨髓有相似之处,有利于B细胞免疫应答的发生.鉴于RA中同时有骨髓的异常,加上其特有的滑膜生发中心,RA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有利于B细胞应答的微环境疾病.RA的整个发病过程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异常促进了疾病的发生.大多数与RA发病相关的病毒都有嗜骨髓倾向(tropism).RA的骨髓源理论很好地解释了RA经常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良性淋巴细胞增生(如大颗粒T淋巴细胞症)相互交叉的原因.已有报道证实:RA可通过骨髓移植获得缓解,这一治疗手段的风湿病学价值有待深入探讨.RA的发病机制较复杂,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需经骨髓移植等方法治疗的干细胞疾病.  相似文献   
176.
关节炎性骨侵蚀和骨保护蛋白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奚正德  张冬青 《自然杂志》2004,26(6):324-327
骨侵蚀(bone erosion)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重要特征.来自实验性关节炎的最近研究证据提示破骨细胞(osteoclast)是局灶性骨侵蚀的必需要素.现在已经弄清楚的破骨细胞调节物有两种:(1)核因子kB受体性激活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它能促进破骨细胞的成熟;(2)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erin,OPG),它能阻止破骨细胞生成(osteoclastogenesis).本文将总结当今有关局灶性骨侵蚀中破骨细胞作用的知识;阐述OPG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并探讨OPG在抑制系统性、炎症性骨丢失方面作用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7.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关节疾病,多发于膝关节,以软骨变性和丢失以及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质再生为特征,在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随着人群预期寿命的延长,越来越多的人类患有骨性关节炎.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骨性关节炎的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射频消融刀及口服额尔敦-乌日勒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2例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射频消融刀及口服额尔敦-乌日勒治疗,对照组口服额尔敦-乌日勒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Mc Guire踝关节评分以及AOFASP评分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两组Mc Guire踝关节评分及AOFASP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Mc Guire踝关节评分以及AOFAS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射频消融刀及口服额尔敦-乌日勒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9.
摘要:动物模型的研制是医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接近研究病种的动物模型是实验研究的基础。本文就近年 来应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实验研究的一些比较成熟的动物模型作以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80.
《中国科技成果》2013,(10):82-83
在现有市场流通的抗风湿和抗关节炎中成药中,多为复方制剂产品,药品组成较多,药效成份和作用机理不清楚,产品质量难以控制。本项目以抗关节炎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单体化合物为研究载体,本课题组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直从事抗关节炎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药效评价研究工作。形成了产、学、研三结合的研发团队共同研发青藤碱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