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8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5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21.
吴渊 《工程与建设》2005,19(2):113-114
某高速公路路线穿越的地段,其岩土工程地质特征主要为沉积冲洪积粘土、亚粘土、亚砂土及古河道坡洪积卵砾石及夹杂亚粘土。通过对卵砾石土路堑边坡滑塌的分析,结合滑塌处治的成效,提出了卵砾石土路堑边坡防护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2.
塔里木油田山前构造带砾石层气体钻井提速效果明显,但砾石层井壁垮塌问题突出,开展砾石层井壁稳定性评价,筛选气体钻井适宜井段是该地区提速增效的关键。通过测试山前构造带巨厚砾石层地面露头岩样粒间填隙物矿物组分含量、微观结构、水理化性能、声波速度特性及力学参数变化规律,再结合现场工程测井资料等信息,对比了西域组、库车组、康村组及吉迪克组砾石层测井响应特征及其与气体钻井井壁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套砾石层气体钻井井壁稳定评价新方法。评价结果认为,西域组和库车组砾石颗粒间黏土含量高,遇水易分散,气体钻井井壁易垮塌,不适宜气体钻井;康村组和吉迪克组砾石颗粒间以方解石、白云岩为主,胶结强度高,井壁稳定性好,适宜气体钻井。  相似文献   
123.
在考虑节理接触面与充填材料共同变形的前提下,文章基于时域递归法推导了应力波在充填节理处的传播方程,并对其进行了对比验证;分析了节理接触界面刚度、节理厚度及入射角度对波在充填节理处传播特性的影响规律;依据应力均匀性假定,将充填节理简化为不考虑厚度的位移不连续模型,考察了充填节理法向与切向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推导的波传播方程计算值与相关研究结果吻合较好,通过迭代可求出反射波与透射波的数值解;在相同的节理厚度和波入射角度下,透射系数随节理接触界面刚度的增加而增大,反射系数则逐渐减小;不同节理厚度下等效法向与切向刚度均随接触面刚度的增加而增大,而随节理厚度增加,等效法向与切向刚度呈降低趋势。研究结果对揭示应力波在节理岩体中传播规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4.
为解决原有高水材料存在韧性差、可收缩量小等问题,通过分析现场充填体破坏特征,运用"让抗"支护机理将充填体划分为充填体层和让压层,采用正交配比试验对高水材料性能缺陷进行改进,并对改性前后的材料固结体进行微观对比分析。同时采用施加不同支护的方式模拟试验得到充填体在侧向约束条件下最优支护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高水材料充填层28 d强度达到12.18 MPa,让压接顶层膨胀率为9.60%,引入发泡剂、纤维等外部添加物剂对材料生成钙矾石等水化产物无影响,侧向约束条件下最优支护组合表面位移仅占试样宽度的3.65%。最后,将改性后的高水材料应用现场,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充填体侧表面位移仅为229 mm,顶板下沉量控制在216 mm左右,改性后的高水材料能够很好地满足沿空留巷要求。  相似文献   
125.
充填开采是实现煤矿绿色开采的关键技术之一。邢台矿区积极探索、实践煤矸石井下充填开采工艺,既为煤矸石找到了出路,减少地面沉陷,又释放了大量建筑物下煤炭资源,使矿区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6.
针对疏松砂岩油气藏水平井,提出高压挤注条件下管外地层岩石的两种破坏充填模式,即裂缝开裂破坏充填和塑性挤压破坏充填,重点研究塑性挤压破坏充填的过程及机制。基于水平井近井地应力分布模型以及岩石强度条件,建立套管外地层岩石破坏模式的判别方法,计算两种破坏模式的水平井临界井底压力剖面并判断第一破坏点位置。结果表明:地层岩石的破坏模式取决于水平井近井地应力分布、岩石强度以及施工条件;随井底施工压力升高,水平井井壁上径向应力首先达到岩石抗压强度时,地层发生塑性挤压破坏;当井壁上切向应力首先达到岩石的抗拉强度时,地层岩石发生裂缝开裂破坏;随井底压力升高,胶结强度较好的砂岩,一般首先达到裂缝开裂条件,对于胶结较差的疏松砂岩,一般更容易首先达到塑性挤压破坏条件,地层岩石发生塑性挤压破坏然后被砾石充填;由于沿水平井井身轨迹地应力及岩石参数的非均质性,两种破坏模式的临界井底压力也表现出明显的非均匀性。  相似文献   
127.
厚煤层高采出率膏体充填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太平煤矿面临的村庄压煤和提高开采上限的问题,结合目前膏体充填技术及煤矿实际开采情况,按照压煤开采规程的要求,对厚煤层开采膏体充填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详细阐述了膏体充填原料选择、配比、工艺系统设计、充填流程等具体内容,并通过地表沉陷观测及其结果分析,论证了膏体充填开采的可行性,验证了膏体充填开采带来的显著效果,为压覆煤炭资源的开采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8.
充填开采控制地表沉陷的空隙量守恒理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填开采是解决煤矿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控制地表沉陷的有效技术途径之一.通过分析地表沉陷的形成过程及控制机理,提出了充填开采控制地表沉陷的空隙量守恒理论,推导出了地表沉陷盆地体积计算公式.依据该理论进一步提出了控制地表沉陷的技术途径,包括提高采空区的充填率、提高充填料浆及充填体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增大上覆岩层滞留空隙体积等.工程实践表明,充填开采控制地表沉陷的空隙量守恒理论在煤矿膏体充填开采实践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29.
煤矿安全技术发展的重点是应用高新技术解决煤矿重大灾害防治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提高煤炭灾害综合防治能力,防治瓦斯超限引发的事故是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高瓦斯矿井抽放钻场的瓦斯积聚治理现状本文分析现有充填材料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0.
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采场结构参数AHP-Fuzzy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针对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实际工程中存在的诸多模糊信息,综合考虑了矿山安全、经济和技术等因素,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方案优化综合评判体系.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各个方案参数进行优选,对定性和定量指标权重进行评价,最终由模糊矩阵选出最优方案参数,从而实现安全、高效地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