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5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71.
混交林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人工林,如果是由一种树种组成的人工林,叫纯林。合理地进行树种混交,可使人工林形成多层次、冠层厚的结构,对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增强防护效能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常用的造林方法,并对混交林的造林技术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2.
苏北海堤基干林带杨树-刺槐混交林竞争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泥质海岸带海堤12年生杨树-刺槐混交林进行了种群竞争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样地中,杨树与刺槐混交较刺槐纯林最少能够提高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351 %。在杨树高优势度样地中,刺槐被压木比例高达641 %,刺槐单木平均胸径仅为杨树低优势度样地中的55 %。竞争分析显示,在杨树高优势度样地中,刺槐平均单木竞争强度高出杨树低优势度样地相应竞争强度的188 %。杨树高优势度样地中刺槐来自杨树种间竞争的强度占其总竞争强度的比例高达819 %,而在杨树低优势度样地中这一比例仅为355 %。此外,杨树重要值相近的两块样地出现较大的生长及竞争差异。  相似文献   
73.
本文研究了太行山针阔混交林内10种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10种植物的蒸腾强度为0.58-1.89克/克(鲜重)·小时,日平均耗水量为6.96-22.68克/克(鲜重),叶片含水量为70.7-82.6%,水分亏缺在10-40%之间;叶绿素含量为1.48-8.46毫克/克(干重),叶绿素a/b值在0.4-0.6之间。  相似文献   
74.
对闽南沿海山地营造的福建柏、火力楠、湿地松与马尾松混交用材林的不同经营管理方式的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效益最优的混交经营模式为福建柏或火力楠+马尾松-30%透光伐-中度或强度疏伐(间伐30-45%).  相似文献   
75.
杉木拟赤杨混交造林效果研究表明,杉木与拟赤扬(7杉木:3拟赤杨)星状混交,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合理,充分利用了营养空间且改土效果显著,明显地提高林分产量和质量,11年生混交林分的蓄积量分别比杉木、拟赤杨纯林提高了31.54%和56.90%,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但在现行密度条件下,此时混交林分结构不够稳定,急需通过适当的间伐以进一步改善种间关系,调整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76.
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后,在崇义县选取了2块竹阔混交林固定样地,连续5年监测了雨雪冰冻灾害对竹阔混交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雨雪冰冻灾害后的5年内,林内郁闭度先减小后增大,新生毛竹数量明显增多。阔叶树种多的乔木植物层样地毛竹死亡率为9.8%,伴生树种死亡率为8.7%;伴生树种少的样地毛竹死亡率为72.0%,伴生树种死亡率为40.5%。乔木植物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生物多样性等指数变化较小。雨雪冰冻灾害后,竹阔混交林下物种种类数和物种个体数总数都增加了,但增加幅度都较小。2块样地的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幅度很小,丰富度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增加或减少的幅度都不超1.0,均匀度指数增加或减少的幅度均不超过0.2。可见,雨雪冰冻灾害干扰后5年对竹阔混交林植物多样性影响较小,这可能与毛竹生长恢复较快有关。  相似文献   
77.
对福建南平15 a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及杉木纯林生物量C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生物量C库总量为107.715 t.hm-2,比杉木纯林(72.194 t.hm-2)高出了49.20%.混交林和杉木纯林乔木层C库分别占总生物量C库的98.46%和98.82%,两林分总生物量C库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乔木层C库的差异.混交林生物量C库在各个器官及各个空间层次上的分配均高于杉木纯林.从碳吸存的角度看,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是一种比杉木纯林更加优良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78.
在树种组成、郁闭度、林龄等林分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对天然次生针阔混交林进行定株抚育,设置5%、10%、15%、20%、25%等5种不同的定株抚育强度.结果表明:样地间林木胸径生长量之间显著性差异主要来源于抚育强度5%、10%及15%,当抚育强度大于15%时,进一步提高抚育强度并不能使林木胸径有显著性增长;提高抚育强度对于树高增长没有显著性促进作用;提高抚育强度能够提高林地林木增长量,但当抚育强度达到一定程度(15%)时候,继续提高抚育强度并不能使林木蓄积有显著性增长.  相似文献   
79.
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的造林保存率及幼林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对林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幼林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两种树种(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3种治理模式(顶果木纯林、降香黄檀纯林、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的造林试验,研究不同石漠化治理模式下林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幼林生长表现及适应机制。【结果】不同树种和不同治理模式林分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存在一定的差异:纯林中,降香黄檀的平均成活率较高(93%~96%),顶果木的较低(81%~87%);混交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不同治理模式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顶果木纯林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1.73cm和1.87m)显著高于降香黄檀纯林(1.26cm和1.33m);混交林中,顶果木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分别是1.81cm和2.07m,高于纯林;降香黄檀的年平均胸径和年平均树高生长量相应为1.15cm和1.39m,胸径稍低于纯林,而树高稍高于纯林。【结论】顶果木和降香黄檀均能适应石漠化生境,顶果木的生长表现优于降香黄檀,混交可以提高林分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量。  相似文献   
80.
为阐明岩溶石漠化不同修复林分的早期生长动态特征及变化规律,选择2011年营造的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纯林(PAFP)、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纯林(PDOP)和顶果木×降香黄檀混交林(MADP)为研究对象,设置固定监测样地,基于2013年、2015年、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