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5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5 毫秒
61.
不同群落类型的长苞铁杉林的根际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2.
木荷、杉木混交林林地与根际土壤养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成才 《武夷科学》2006,22(1):123-126
木荷、杉木混交林林地与根际土壤养分特征研究表明,木荷根际对土壤养分的活化能力大于杉木,这利于混交林中杉木的生长。木荷与杉木混交后两树种种间关系协调,混交林根际微区对土壤养分活化程度的提高改善了两种树的养分利用状况,这可能是混交林林地土壤养分高于其纯林地土壤养分且林分生产力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木荷、杉木混交林效益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3.
以年龄为自变量,以混交林杉木和乳源木莲胸径和树高为因变量,运用改进Schumacher方程,分别对杉木和乳源木莲生长量建立方程。结果表明模拟效果比Schumacher方程和广义Schumacher方程拟合效果更好。杉木的胸径环境容量和树高环境容量均大于乳源木莲的胸径环境容量和树高环境容量,杉木单株生物量是乳源木莲单株生物量的近2倍,而且杉木根生物量的比重大大大于乳源木莲根生物量的比重。  相似文献   
64.
采用样方法对冶勒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本底调查,利用野外普查数据和卫星照片解译相结合的技术,基本掌握其植被现状,并结合实地情况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冶勒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比较丰富,植被保存较完整,共具有8种植被类型和19种群系,但部分植被正受人类活动威胁,应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65.
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透光伐和整枝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云天 《武夷科学》2007,23(1):110-114
对福建柏马尾松混交林的透光伐和整枝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透光伐和整枝是混交林郁闭初期(5—7年)种间关系调整的主要技术措施,实施透光伐不但改善了混交林分的小气候环境和土壤性状,而且林分生产力得到明显地提高。透光伐后3年,混交林中的福建柏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依次比对照中的福建柏增加7.18%、15.89%和17.95%,同时伴生树种的生长量也得到明显提高;整枝后3年,主林木树高,胸径生长量依次比对照提高14.43%和16.33%。本研究表明在混交林7年生左右,对伴生树种进行透光伐,伐除强度约为15%,同时对主林木进行修枝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6.
南方生态公益林经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南方生态公益林资源现状特点,给出了生态公益林经营的一般模式和特殊模式,论述了不同形式重点生态区位地带性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恢复与重建模式及非重点生态区位针阔混交林改造模式.在生态利用与改造优先的前提下,应对生态公益林进行以多效益利用为目标的定向改造,为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7.
68.
对杉木多代连栽地营造的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和杉木多代萌芽林(杉木纯林)两种模式碳贮量和碳吸存的差异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碳库总量为133.845 t.hm-2,比纯林增加了6.54%,其中活植物体部分碳库和土壤碳库分别为78.919 t.hm-2和54.926 t.hm-2,分别占碳库总量的58.96%和39.78%.混交林乔木层10~11年碳净固定量为10.686 t.hm-2,折算成CO2为39.182 t.hm-2,是纯林的1.11倍.因此,与多代连栽杉木林对比,营造杉阔混交林有利于提高生产力,培肥地力,增强生态系统碳吸存能力.  相似文献   
69.
马尾松人工纯林结构简单,生态系统极不稳定,容易引起一系列生态问题。随着功能定位的转变,需要对马尾松纯林结构进行相应改造,而松材线虫病对松林造成的毁灭性危害毫无疑问地加剧了马尾松纯林改造的紧迫性。本文综述松材线虫病及其防治方法、马尾松混交林、马尾松与桉树挥发性物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营造马尾松-桉树混交林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可行性进行论证,认为营造马尾松-桉树混交林防治松材线虫病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0.
用热扩散式树干径流计(TDP)和环境自动检测系统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混交林、刺槐纯林中刺槐单株的树干液流速率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混交林中的刺槐单株树干液流日变化呈窄峰型曲线,纯林中的呈宽峰型曲线,二者峰值均出现在10:30左右,无明显启动时间,也没有明显的停止界限;混交林中刺槐单株的液流峰值高于纯林;混交林中刺槐单株的日平均液流速率为纯林中的145%。混交林土壤表层(0~60cm)含水量大于纯林,含盐量小于纯林。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混交林刺槐树干液流速率的主要因子是太阳辐射强度、大气相对湿度,影响纯林刺槐液流速率的因子依次为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