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0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3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36篇
教育与普及   189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358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378篇
  2010年   406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预应力管桩具有能承受较大的负荷、质量稳定、造价低等优点,在水利工程中开始应用,本文介绍了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02.
刘新权 《科技信息》2010,(19):I0299-I0300
本文以30米预应力T梁的钢绞线理论伸长量的计算为例,详细介绍了曲线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量的计算方法及应用EXCEL计算的相关函数。  相似文献   
103.
李永生 《科技信息》2010,(35):190-190,192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施工技术的日益成熟,作为工程基础,钻孔灌注桩由于对地形地质条件的适用性广和施工工艺相对简单且具有承受大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已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是在地面以下进行,其施工过程无法直接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直接开挖验收,它又是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一种基础形式。它与明挖或天然基础相比,钻孔灌注桩的位置控制、  相似文献   
104.
预应力混凝土因其具有抗裂性能好,自重轻,节约材料,提高构件耐久性等特点正逐步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应用。本文简要阐述了预应力混凝土的特点,材料要求,以及施工要点及预应力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5.
桥式起重机是一种工矿企业普遍使用的起重吊运设备,但是桥式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主梁极容易变形,如果不及时对这种变形进行修复和矫正,将给生产和使用带来许多安全隐患。文章系统分析了引起主梁变形的各种原因,以及主梁变形应该采取的矫正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6.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就预应力空心板桥施工技术进行叙述。希望通过一下叙述,能与各位同仁相互交流,同时今后也能够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7.
预应力可改变钢筋混凝土构件开裂早、变形大、高强度钢筋无法使用的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桥梁及大型承重的构件中,因而预应力混凝土表现为良好的使用性能,显著的经济效果。而预应力损失严重的影响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使用性能,能否正确预计预应力损失并设法减少预应力的损失是保证预应力构件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8.
现代桥梁建造技术中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得到越来越深广的应用。预应力施工中的管道安装、张拉、压浆等对控制梁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张法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除在模板、支架、钢筋、混凝土方面,会产生各种质量通病外,还有其特有的一些质量通病。这些通病多发生于混凝土浇筑中,预应力钢材的穿束、张拉,以及预留孔道灌浆、锚具封锚时。结合本人在工程施工中的经历,谈谈自已对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中的一些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主要对利用预应力砼管桩进行软基桥台基础处理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阐述,以便能让我们清楚地掌握住相关的一些工艺技术要求,为日后在进行类似工程的施工控制时能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资源、环境、施工、使用及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混凝土面临着来自使用环境恶劣和高耐久性要求的更大挑战。这些发展趋势将引导我国的现代化建筑向高层化、大跨化、重载化、及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