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2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尿潴留是外科术后较常遇到的并发症,一般发生在术后6h~8h,给病人带来了一定的痛苦,也影响术后的恢复.临床上最终常采用导尿术来解除尿潴留.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的辨证施治原则,笔者采用穴位按摩的方法对20例普外科术后尿潴留病人进行治疗,收到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33.
五更泻又名肾泻。五更时分,脐下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笔者近几年来,临床运用右归丸为主,结合针刺三明交治疗五更泻ZI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一、一股资料本组病例ZI例,男性20例,女性1例。年今最大的67岁,最小的39岁;病程最长的14年,最短的如天,均经大便培养或便常规检查,3例做纤维肠镜检查。确诊为慢性细菌性痢疾的4例,确诊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17例。本组病便均有晨起即泻病史,其中13例大便次数每日4-6次,均接受抗生素和口服涩肠止泻药物治疗,无效。二、治疗方法中药:以右归九为主,随症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南阳理工学院附属医院中医骨伤科收治的5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运用针刺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推拿手法,比较两组疗效及各项指标的评分,探讨中医针刺联合手法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改善,但治疗组的各项症状(眩晕、头痛、颈肩痛、旋颈试验、日常生活及工作和心理及社会适应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87%)与治愈率(12.90%)均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77%)与治愈率(35.4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
主要研究内容: (1)血管性痴呆(VD)患者针刺干预下不同腧穴效应的临床研究。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观察及量表测评表明,百会、神门能够改善VD患者记忆、定向、反应、固执、恍惚等方面的症状,百会长于帮助患者理解、计算、适应社会、改变个性;水沟则偏重于针对VD患者喜睡嗜卧、反应迟钝、神情恍惚、  相似文献   
36.
韩枫 《黑河科技》1999,(3):49-49
本文介绍了对23例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具体治疗方法,疗效和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37.
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消化道常见病,笔者多年来取用天枢,足三里,中脘,大肠俞进行针刺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8.
穴位解剖多媒体动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Flash软件作开发工具,制作穴位解剖动画演示软件系统,能动态演示进针解剖层次,形象直观,操作简便,中英文对照显示,可靠性高,便于学习和掌握穴位解剖知识,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手段,对于避免盲目针刺,防止针刺意外的发生有积极意义。该系统可作为针灸教学的课件,也可作为学习穴位解剖的软件,同时还可作为医学人员学习解剖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