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寒冷地区冬季由于自然降雪,特别是受风雪流的影响,公路雪阻经常发生,给交通运输带来很多困难,常常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对于积雪地区,在道路勘测与设计中必须考虑防止路基、路面的问题。应在选定路线走向和路基横断面设计方面尽量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多年实际工作中我们对积雪形成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调查、观测、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一些结论,现扼要归纳如下:一、路基、路面积雪的过程首先对雪的转移过程进行分析。当降雪时,在风力较弱或没有风的情况下,公路上形成了等厚的雪层,一般来说,危害是不大的。当风力较强时,香则被吹…  相似文献   
62.
徐兴奎  陈红 《科学通报》2006,51(6):707-714
自然正交(EOF)分解生成的80 km×80 km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显示, 自1982~1994年间中国西部区域地表植被覆盖率呈增加趋势, 1995年前后, 地表覆盖状况有下降趋势, 地表覆盖变化存在很大的空间差异. 其中第一、二特征向量时间系数可以很好地反映中国西部区域局地植被覆盖率的年变化. 通过NDVI与西部区域沙尘暴、扬沙、浮尘年发生频次相关分析得出, 地表植被的年变化是影响沙尘等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最主要地表特征因素. 同时, 相关分析显示, 在西部部分地区, 降雪量也是影响沙尘天气的重要地表特征因子. 采用遥感数据、气象观测数据, 通过数理分析方法, 直接证明了中国西部地区地表植被、积雪覆盖变化对沙尘天气发生频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南极作为极限环境的代表,在人类到达那里时,如何立足成为南极探险、考察的难题.早期,南极探险队采用居住帐篷、雪屋、木屋的生存方式;跨入21世纪,结合运输能力、建造能力、机械装备、施工窗口期等,科考站的建设主要选择钢结构装配式和模块化建造方式,建筑师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南极建设技术.回顾了南极科考站的发展历程,及现代科考站的装配化技术的应用与改进,并进行了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64.
中国冰冻圈变化对海平面上升潜在贡献的初步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贾文  叶柏生  丁永建  刘时银 《科学通报》2011,56(14):1084-1087
最新研究表明, 2003年以来冰冻圈已成为海平面上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其中山地冰川和冰帽的贡献量最大. 分析中国冰冻圈融水总量的估算结果, 并粗略估计中国冰川区降水, 大致推断中国冰冻圈对海平面上升的潜在总贡献量为0.14~0.16 mm a-1, 其中主要为冰川贡献量, 约为0.12 mm a-1. 在冰川贡献中, 外流河流域冰川融水补给对海平面的贡献则仅为0.07 mm a-1, 占全球山地冰川和冰帽贡献量的6.4%.  相似文献   
65.
以祁连山高寒草原为对象,测定4个坡向冬季牧场的坡度、立枯物高度和盖度及积雪盖度,分析积雪盖度与植被和地形特征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植被(立枯物高度和盖度)和地形因素(坡度和坡向)的牧场积雪盖度估测模型,为牧场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发现:祁连山北坡高寒草原积雪盖度与立枯物高度和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坡度和坡向呈极显著正相关;坡向和坡度与立枯物高度和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坡向对立枯物积累的负效应比坡度更明显.冬季牧场立枯物盖度对积雪的直接作用最大,坡度通过立枯物盖度对积雪盖度的间接作用其次,坡向和坡度通过立枯物高度对积雪盖度的间接作用显著;坡度对立枯物高度的直接作用高于坡向,其对立枯物盖度的直接作用显著.祁连山高寒草原的积雪盖度可通过植被或/和地形特征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很好地估测,基于植被和地形综合因素所建立的最佳积雪盖度估测模型为:SC(%)=70.278+4.210A+0.269S-0.138SLH-0.534SLC(R~2=0.630,P0.001)(式中,A,S,SLH和SLC分别为坡向、坡度(°)、立枯物高度(cm)和盖度(%)).  相似文献   
66.
新疆西天山积雪稳定期不同下垫面雪物理特性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上海精创单双通道温湿度记录仪、Snow Fork雪特性分析仪和雪筛等仪器采集的积雪物理特性数据,对比了天山积雪雪崩站积雪稳定期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积雪物理特性.结果表明:实验区内雪层平均温度林地最高,水泥路面最低;雪层剖面最底层的日平均温度草地最高,水泥路面最低;水泥路面温度梯度最大,林地的雪层温度梯度最小,且林地积雪剖面上层的暖中心出现时间滞后于草地和水泥路面1 h;水泥路面、草地、林地的平均含水率依次递增,分别为0.18%,0.19%,0.20%;雪层日平均相对湿度变化与雪层温度和含水率变化大致相同;草地、水泥路面、森林的上覆积雪的平均密度依次递减,分别为0.15,0.14,0.13g/m~3.林地雪层剖面上部的雪密度最小,但中部和底部的都高于草地和水泥路面的;林地的新雪质量分数最小,粗颗粒雪所占比例最大;而草地底部的深霜发育优于水泥路面和林地.  相似文献   
67.
风雪流临界起动风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粒的起动以及临界起动风速是研究风雪流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通过对雪粒的受力机制及其起动条件进行分析,建立了雪粒在平稳风场下的起动模型;研究了雪粒的临界起动风速以及临界起动风速与雪粒粒径、积雪时间和雪表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临界起动摩阻风速随着雪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对于稳定的雪表温度,雪粒的起动摩阻风速在1000 s内是随时间而增加的,最终达到一个稳定值.起动摩阻风速随雪表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当雪表温度大于263 K时,其对临界起动摩阻风速影响很大;当雪表温度小于263 K时,其对临界起动摩阻风速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8.
中心北极积雪内超痕量Pb指示的大气污染源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 1995年“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野外实测资料 ,对采自 88~ 90°N考察路线的海冰表面积雪样品中Pb及其稳定同位素比率的空间分布及其环境意义进行了讨论 .以剪切带为界 ,南段积雪中的Pb含量大于北段 ,剪切带中的Pb含量与海盐中的接近 .估算表明 ,陆源Pb及海盐Pb分别占Pb含量的 0 16 %和 0 11% ,人为污染释放的Pb占 99%以上 ,这种Pb主要来自欧洲及俄罗斯中部地区的污染气团以及北美洲西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污染气团 ,Pb的稳定同位素206Pb/207Pb比值亦证明了上述推断  相似文献   
69.
陈瑞 《科技潮》2011,(3):46-47
今冬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晚一些。自入冬以来,北京市区已经连续百余天没有有效降水,这也创下60年来冬季降雪最晚记录。新年过后,北京终于迎来去冬今春全市范围的降雪。久违的降雪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人们争相出门,赏雪、玩雪。在市市政市容委城市管理平台的大厅里,却是一片忙碌,大屏幕上时时显示着全市主要道路的雪情,组织扫雪铲冰,保障市民安全出行成为雪后政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0.
除雪机器人     
一到冬天,我国北方许多城市的道路就会被积雪覆盖。为了不让积雪影响交通,环卫工人们总是辛苦地铲雪。如果机器人能帮他们除雪,那该有多好啊。为此,我想发明一种除雪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可以先将雪吸到“肚子”里的储雪盒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