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9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叙述了冷杉资源的生态特性及分布,介绍了冷杉的主要用途,概括了冷杉资源的研究现状.针对冷杉树皮、冷杉针叶和冷杉树脂的化学成分、加工利用作了简要的论述;着重介绍了俄罗斯在针叶利用方面的有关经验.建议有关方面在现行的森林采伐制度--"为了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行限额采伐控制"的情况下,合理开发和利用冷杉资源,以满足和丰富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92.
历史上.在关中南侧的秦岭山脉中,自西而东曾设置过大散关、斜谷关、骆谷关、子午关和峣关五个军事要塞。它们是构成关中关塞体系及战略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别将对这五个关口的设置、变迁及现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3.
小秦岭含金石英脉复式成因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小秦岭地区太古代变质岩、燕山期花岗岩及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区域变质热液为高温高盐度的流体,燕山期花岗岩浆期拍热注伪含CO2的低盐度流体,而典型金太乱矿热液也为富含CO2的低盐度流体,但在金矿区无金或贫金地段的石英脉中残留有变质热液特有的埝放物高盐度流体包裹体,这说明石英脉可能是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就已形成,后期又被燕山期后含金热液叠加改造并成矿。  相似文献   
94.
陕西蓝田锡水洞哺乳动物群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锡水洞化石哺乳动物群的性质及其所反映的古气候环境后,通过对该时期古人类分布及活动的推断,确定出该动物群的时代为中更新世,进而推算出了第四纪中期以来秦岭大约抬升了110m。  相似文献   
95.
南秦岭前寒武纪基底构造运动形式与矿床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球物理信息揭示的南秦岭古生代基底埋深和分布资料成果为基础,对前寒武纪基底的形态特征、运动方式及演化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基底构造运动、盖层变形特征及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北西西(300°)方向延伸的矿带具有建造型特点,形成了较单一的Pb-Zn矿带或Hg-Sb矿带;叠加其上的北北东向(30°)矿带具有改造型特点,主要形成Cu、Pb、Zn、Hg、Sb、Au等多金属矿床.结合基底断裂网络等间距性规律的研究,提出不同规模及类型的矿床间也应有相应的间距性规律.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功能性郊区发展定位的一般原则,为其开发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证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长安秦岭北麓发展带为例,从区域经济发展、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扩展以及地域背景环境3个层面上对研究区的发展定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研究区的发展方向是以生态旅游、科教研发、休闲度假为主的功能性郊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区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结论功能性郊区的定位必须重视其历史基础及地位的分析,重点研究其所依托的城市文脉,从而把握研究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7.
北秦岭松树沟接触变质岩的形成温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氧同位素和电子探针分析方法测定了北秦岭松树沟阿尔卑斯型超镁铁岩体接触变质带内角闪岩和及其原岩秦岭群斜长角闪片岩的形成温度.角闪岩的角闪石-石榴子石Fe-Mg配分温度计给出不同期次形成温度分别是:早期815~855℃,主期700~770℃.矿物对氧同位素地质测温结果得到,角闪岩的主期变质温度为745~770℃,与其电子探针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斜长角闪片岩为500~605℃,代表了秦岭群区域变质温度  相似文献   
98.
佛坪地区印支期花岗岩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质、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秦岭造山带佛坪地区印支期花岗岩是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混合的产物,属岩浆混合型(H型)花岗岩;佛坪地区在秦岭主造山过程中曾发生强烈的壳慢相互作用,是一个深层岩浆活动中心。  相似文献   
99.
南秦岭关家沟组砾岩的时代、成因环境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家沟组地层位于南秦岭造山带, 因缺乏化石证据, 其地层时代长期悬而未决, 该套地层在南秦岭地区地质演化过程中构造含义始终模糊不清. 关家沟组砾岩厚度约为2050 m, 为一套向上变粗、变浅的进积层序, 结构和物质组成上表现为不成熟海相浊积砂岩和砾岩. 虽然南北两侧为断层所限, 但关家沟组变质变形很弱. 北侧为泥盆系三河群, 南侧为新元古界横丹群, 关家沟组中含有大量花岗岩和火山岩碎屑. 对采自其中的花岗岩和火山岩砾石进行了单矿物(斜长石和钾长石)40Ar/39Ar热年代学研究. 两个测年结果分别给出了花岗岩和火山岩砾石的冷却年龄为219.69±0.49和216.46±0.59 Ma, 与早中生代秦岭全面碰撞作用时期(240~220 Ma)的构造岩浆活动的时代大体一致, 暗示关家沟组可能沉积于晚三叠世Norian期, 约220 Ma. 沉积学分析和热年代学研究表明: 关家沟组可能是残余洋盆的沉积充填物. 区域上, 该残余洋盆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阿尼玛卿洋与勉略洋或中央造山带南侧特提斯洋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0.
陈丹玲  刘良  孙勇  张安达  柳小明  罗金海 《科学通报》2004,49(18):1901-1908
对北秦岭松树沟高压基性麻粒岩中的锆石进行了阴极发光图像、微区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和U-Pb定年. 结果表明, 这些锆石具有明显的双层结构, 核部主体由扇形或面形分带区域组成, 局部显弱分带或云雾状结构, 具低的Th, U, REE, HREE含量和低的Th/U与较高的(Nd/Yb)N比值, 显示了与石榴石平衡生长的锆石的稀土配分型式, 应属变质成因; 核部的外围存在一窄的亮色环边, 与核部界线呈浑圆状或港湾状, 为后期退变质影响的结果. 对11粒锆石核部区域的24次U-Pb同位素分析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85±3.3 Ma, 代表松树沟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峰期变质年龄. 该年龄值与秦岭岩群北侧的超高压榴辉岩及其围岩片麻岩的变质年龄值(507±37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表明在北秦岭秦岭岩群南北两侧存在同时代的两条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 初步认为这两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的形成, 可能分别对应于早古生代时期秦岭古洋盆和二郎坪洋盆俯冲消减引发的微陆块之间或微陆块与岛弧地体之间陆壳双向深俯冲碰撞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