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我国科举史上,经义与论是两种主要的科举文体。它们同源,但在行文的要求上又有所不同。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南宋以后,经义与论相互影响,在形式上趋于相同,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格式,最终成为后世程式化的两种文体,为八股文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32.
明洪武三十年(1397)二月的一天,又到了京城贡院街放榜的日子。这是自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以来的第31个春天,而这次放榜所公布的是京城南京举行的明代第9次科举考试的结果。  相似文献   
33.
梅尧臣一生经历坎坷,虽多次参加科考,终未中举。科考的失败以及由此带来的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磨难固然给梅尧臣带来了很多的痛苦和无奈,但也给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不仅推动了梅诗风格的转变,更丰富了梅诗的内容。  相似文献   
34.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选官制度发展史上,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则是隋唐以来中国的一个创造。它从肇始至废除历经1300年,为隋唐以来的中国封建王朝提供了大量具有良好的儒学素养的高素质后备官员,亦对中国古代教育发挥重要作用,当然这一制度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文章通过对科举考试发展演变历程的追溯,客观评价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及文化的影响,指出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5.
在古代,准考证被称为"浮票"。现在的准考证都有考生的照片。准考证上贴考生的相片,是为了便于监考老师验明考生身份。然而,在还没有发明摄影技术的古代,监考官又是如何验明考生身份呢?清朝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考试前每人发一张"票据"和"座位便览"作为准考证,没有这两样东西不准进入考场。为防止代考,准考证详细地记载着考生的身高、有无胡须、胎痣等身体特征。考生进入考场时,监考宫拿着准考证一一看过才放行。  相似文献   
36.
五代历史短暂、战乱频仍,此期状元大多不得伸展其志,且相关资料散佚殆尽,然细读仅存的少数状元传记,其中仍不乏佼佼者,后汉状元王溥、王朴,南唐状元乐史,其立身行事便多有值得称道,乃至可供令人借、效法之处,堪称“五代三大状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