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4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11篇
系统科学   69篇
丛书文集   153篇
教育与普及   200篇
理论与方法论   99篇
现状及发展   20篇
综合类   269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白刺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白刺属植物具有高度的耐盐碱、抗干旱和固沙改土性能,对开发利用重盐碱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分布、分类、生物生态学特性、森林培育技术几方面综述了白刺属植物的研究结果,展望了白刺属植物的应用前景,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和今后应努力的方向.研究结果对该属植物的种质资源保存及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
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生态学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熊猫主食竹是大熊猫生存繁衍的基础,同时也是大熊猫栖息地林下最为优势的层片,深刻影响着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生态功能的发挥。目前,各专家学者围绕大熊猫主食竹的生物量生产、制约大熊猫主食竹生物量生产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的养分循环、大熊猫主食竹种群的克隆生长与群落更新、大熊猫主食竹开花机理假说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结果还具有许多不确定性,这对大熊猫主食竹群落系统生态学过程的深入了解还非常不够,同时也很难满足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的需要。因此,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加强不同环境条件下大熊猫主食竹生物量生产以及养分循环的动态研究、大熊猫主食竹克隆生长与群落更新互动过程的研究以及大熊猫主食竹开花机理的控制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3.
面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以及日趋枯竭的资源、能源,必须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本文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针对我国的环境、资源状况,提出了改变不可持续生产模式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4.
2003年10月-2004年5月期间对九江城市及郊区麻雀种群数量与空间分布的现状及其历史变迁作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内麻雀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锐减,直至2000年,麻雀又重新出现了明显的恢复迹象,并最终形成以九江县城为消失区、在产粮区罕见以及在九江市区、蔬菜区和产棉区广布的现有空间分布格局.讨论认为这是由于农药及工业性大气污染两个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35.
飞蝗五个自然种群的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检测飞蝗Locusta migratoria(Linnaeus)2个亚种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11个随机引物扩增共产生了163条带,其中多态性片段为156条.Shannon信息指数和Nei’S指数对RAPD数据的分析表明: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不同种群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东亚飞蝗种群间出现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36.09%和33.85%.用UPGMA对Nei’S遗传距离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亚飞蝗不同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它们与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Linnaeus)关系较远.由Nei’S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可以看出,东亚飞蝗不同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均小于东亚飞蝗与亚洲飞蝗之间的遗传距离.由Mantel软件检验得出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的相关性系数r〈0.7,表明这5个种群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距离无相关性.同时,还结合等位酶种群遗传结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了上述东亚飞蝗4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化,表明RAPD可检测出更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6.
研究具有时变时滞单种群反馈控制模型的全局稳定性,通过构造适当的Lyapunov泛函,得到保证系统全局稳定的充分性条件.  相似文献   
37.
南京幕府山构树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反映聚集强度的6项指标对南京幕府山矿山废弃地自然恢复的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种群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并用波谱分析方法研究了构树空间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幕府山矿山废弃地自然恢复的构树种群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分布,但随着生长发育的进程聚集强度逐级减弱,呈扩散性的趋势。波谱分析也表明构树种群在幼苗和幼树阶段其空间格局分布呈周期性的波动变化,大树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没有周期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8.
运用民族植物学方法,调查研究了额济纳蒙古族食用的野生植物.结果表明,与当地牧民饮食直接相关的野生植物包括4种代粮植物、8种蔬菜、6种果品和2种食疗保健植物.额济纳蒙古族食用野生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经验,在食物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作为当地人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还具有民族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39.
提出了最优子种群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理论,通过从种群中选出适应值最高的若干数量的个体,组成该代最优子种群,将最优子种群中的个体与种群中其它个体进行交叉变异,最优子种群中的个体间也进行交叉变异,从而产生新的种群.该遗传算法对于示例中多极值的问题非常有效,收敛速度也非常快.  相似文献   
40.
不同地理种群杂色鲍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技术,对采白海南三亚、香港和福建平潭3个野生杂色鲍种群,以及1个种源来自台湾的九孔鲍养殖群体共4个群体的6种同工酶系统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0个基因位点,其中2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20%),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2;4个群体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纯合子过剩、杂合子不足,遗传变异量偏低.群体间遗传相似系数与遗传距离以及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4个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不大,遗传距离均小于0.01.属于种群差异水平.九孔鲍和杂色鲍的遗传差异达不到亚种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