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0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艾里森的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是一部典型的以身份危机作为主题的小说。小说运用讽刺手法,通过对牧师芭比与《视觉》,托德.克利夫顿与桑博娃娃,以及公事包、退伍兵及自由漆厂的刻画,从不同角度讽刺了种族不平等的美国社会对非裔人精神指引、知识教育的盲目性,讽刺了那些尽力迎合模式化主仆形象的人,深刻揭示了不合理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82.
死刑,又称极刑,生命刑,是剥夺犯罪人的生命的一种刑罚,是惩罚力度最强的刑种.随着社会的发展,死刑罚也经历了从严酷到轻缓的发展.一奴隶制的文明,是用野蛮的残酷手段建立起来的,不仅适用死刑的罪名很多,而且执行的方式残酷.夏朝,大辟是死刑的总称,有诛、杀戮(先辱后杀)、孥僇(株连).死刑和肉刑不仅用于异族,同族也可采用.商朝的刑法素以严酷著称,死刑名目繁多:①族诛是死刑中最重的刑罚,指一人犯罪,诛及亲属.②斩、戮、诛、(歹古).③炮  相似文献   
83.
从这一期开始,我们要来谈谈偏见的问题。偏见是一种负性的态度,它无处不在,无人不有(也许有人宣称自己没有偏见,不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似乎不太可能)。偏见会给一些特定的群体成员带来困扰,损害他们的平等权益,有些群体会因此奋起反抗,争取自己的平等地位。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和女权  相似文献   
84.
薛亭亭 《科技信息》2011,(24):I0372-I0373
华裔美国女作家伍慧明的《骨》讲述了住在旧金山唐人街的一个华裔美国移民家庭的悲剧。对于这一悲剧的根源,很多人认为是由于夹在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文化的冲突中,华裔美国人在对其自身的文化身份的困惑所造成的,而忽视了更重要的种族歧视和阶级压迫的因素。本文将从种族和阶级的角度探究《骨》中华裔美国家庭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85.
早在200年前,蚂蚁社会中的奴隶制度就早已为科学界所熟知。有50多个种类的蚂蚁会去奴役来自不同蚁穴的同类。科学家们原本以为这些被奴役的蚂蚁会完全融入新的蚁群,但事实上一种闻所未闻的反抗方式刚刚浮出水面。这种令人惊讶的适应行为给共同进化的观点带来了冲击。  相似文献   
86.
杨明霞  唐秀峰  袁媛 《科技信息》2011,(15):J0281-J0281,J0285
美国黑人英语作为英语中最重要的种族变体,以其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特点与标准英语存在较大的区别.黑人英语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它受到时间、地域、种族、社会和社会集团等因素的制约,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一种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87.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象征写作手法及意义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是19世纪中期美国废奴文学的代表作,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废奴运动和南北战争的爆发。本文着重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8.
章迪禹 《世界知识》2013,(15):60-61
"阿拉伯之春"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处于一种更加混乱的状态,埃及的民主政治就是这场政治大戏中最跌宕起伏却始终在人们意料之中的一幕。正如亨廷顿所说,世界上诸多地区是不适用于民主的,尤其是民主还会给相当多的地区带来混乱。  相似文献   
89.
460例湘西土家族学生皮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皮纹有种族差异.我们对湘西460例7~16岁、父母三代均为土家族的学生(男312例,女148例)的皮纹进行了研究.皮纹采集方法:以黑色铅印油墨涂指、掌、足底,将所需皮纹按印于16开道林纸上待干,在放大镜下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90.
张洪卓 《科技信息》2013,(6):516-516
《蝴蝶君》以冷战时期的一位法国外交官和一位中国京剧旦角演员为主要人物,通过对著名歌剧《蝴蝶夫人》进行后殖民改写的方式探索了种族及性别身份等现代社会的重大问题。该作品中的性别与种族操演尤为值得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蝴蝶君》中两位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的身份政治问题的分析,从表演性理论的角度出发来探究《蝴蝶君》中性别以及种族身份的建构与解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