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9-顺-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NCED)是高等植物脱落酸(ABA)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其催化的裂解反应直接生成ABA的前体物质.本文应用拟南芥rd29A诱导型启动子和35S组成型启动子成功地将AtNCED3基因在水稻中过量表达,通过耐旱性筛选实验证明转基因水稻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有了显著提高,并且该优良性状在T2代中得到稳定遗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过量表达AtNCED3可以促进转基因水稻种子的休眠;在含rd29A诱导型启动子的转基因水稻中检测到ABA下游基因OsBZ8的表达;推测 AtNCED3在水稻中的过量表达可能会提高水稻中内源 ABA的水平,从而提高植株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22.
野生地涌金莲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种。本文综述了地涌金莲的繁殖与品种选育,为优良花卉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营养繁殖方面,地涌金莲适合分株繁殖,雨季进行分株繁殖十分容易,成活率100%;目前,正在构建高效新的技术体系以培育种苗,如组培快繁技术等;有性繁殖方面,发现地涌金莲是虫媒花植物,有多种昆虫为其有效传粉,胚珠呈倒生型,种子可以萌发。深入分析地涌金莲种子休眠机制和萌发模式,构建高效的育苗方法与技术体系,探索和构建长期有效保存试管苗的方法,有效地维持地涌金莲的遗传多样性,比较营养繁殖与有性繁殖在种群进化的作用等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3.
利用离体培养技术打破桂花种子休眠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桂花种子成熟后胚有后熟作用,胚乳中可能含有抑制胚萌发的物质,使用赤霉素和3个月的层积处理也不能促使其萌发。将桂花种子进行3个月层积处理后,进行离体培养,培养基中加入0.5 mol/L BA,1.0 mol/L BA 0.5NAA可以打破种子的休眠,促进萌发。  相似文献   
24.
濒危植物天目铁木种子休眠及萌发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8年和2009年采自浙江天目山的野生天目铁木植株的种子进行萌发实验,以探讨种子的休眠及萌发特征.设置不同的低温储存时间、赤霉素浓度、变温温度、有无光照及不同的发芽基质等条件,比较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率.结果表明,吸水实验中种子浸水4 h后吸水率20%,与浸种前重量有明显差异(P<0.05,t-test),表明不属于结构休眠类型.采种后经过短期低温(约4周)储存的种子累积萌发率高于经过较长时间低温(约16周)储存的种子萌发率(p<0.05,t-test),表明种子在低温下被诱导休眠并降低了发芽潜力.种子萌发需要较长时间的高温打破休眠(MLG为54 d),推测可能属于较深的生理休眠类型.赤霉酸对天目铁木种子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5/25℃加之施用浓度为400或600 mg·L(-1)的赤霉酸,是种子适宜的萌发条件.在天目铁木迁地保护中,可采种后人工施加赤霉酸,立即在恒温培养箱中萌发,以获得较高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25.
种子休眠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是植物历经长期的自然选择而保存下来的一种生物学特性。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是中国特有种,观赏价值高,以种子繁殖为主,但种子具有深休眠特性,给苗木繁育带来一定困难。分析关于白皮松种子休眠的研究结果认为,休眠原因主要包括:种子成熟时种胚的发育状况,内、外种皮和胚乳含有种类和含量不尽相同的萌发抑制物且脱落酸类在各部位均存在并有较强的抑制能力,种皮对种子萌发的机械阻力和透水性、透气性障碍以及内源激素在种子休眠中的作用。解除白皮松种子休眠的方法主要有低温层积处理、长时间流水冲洗、植物激素浸种、化学试剂和机械处理以及环境条件处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