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8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362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425篇
教育与普及   47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8篇
现状及发展   43篇
综合类   803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393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410篇
  2011年   395篇
  2010年   434篇
  2009年   489篇
  2008年   467篇
  2007年   440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319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273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提出了一种掺杂离子导体(DIC)的粒子交叠广义晶格模型,由此模型,推导随机-电阻-网络(RRN)理论中3种导电键各自组分的几率,并采用有效介质近似(EMA)计算了DIC系统的电导及其粒子尺度效应。  相似文献   
22.
本文报道微量Zn~(2+)在电解还原铕(Ⅲ)离子过程中的催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阴极中含Zn~(2+)时,铕(Ⅲ)离子将缩短到达定量还原的时间,用循环伏安法监控电极过程的结果表明:电极过程是准一级的催化过程。  相似文献   
23.
聚苯胺的掺杂反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系统地论述了聚苯胺的4种掺杂反应(质子酸掺杂,碘掺杂,光助氧化掺杂和离子注入还原掺杂),指出了聚苯胺的结构形式与掺杂途径的对应关系。发现全还原型聚苯胺可进行氧化(p-型)掺杂;全氧化型聚苯胺可实现还原(n-型)掺杂;只有处于中间化态时才显示出独特的“质子酸掺杂”现象。  相似文献   
24.
25.
从嗜热蓝藻鞭枝藻(Mastigocladuslaminosus)中分离出藻胆体,并对其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完整藻胆体的室温荧光峰位于673um,77K荧光发射光谱中只有一个峰,位于685um,解离的藻胆体的77K荧光峰位于683nm,并在666nm和650nm处形成小的荧光发射峰.严重解离的藻胆体室温荧光峰位于645um,77K荧光峰位于644um,683um荧光显著下降,成为小峰.完整藻胆体与解离的及严重解离的藻胆体的吸收光谱没有显著差别,吸收峰位于622um,在580um处有一吸收肩.  相似文献   
26.
钠快离子导体Na2.5Zr2-xTiSi1.51.512.0系统x=0-2.0的化合物,由NaPO-ZrO-ZrP-SiO-TiO为反应的起始原料,在900℃-1200℃的高温下反应数小时至二十小时制得。系统化合物的相变关系已探明,并测定了有关的单纯相在不同温度下的导电率以及电导激活能。相当于起始组成为Na2.5Zr1.0Ti1.0Si1.51.512.0的单纯相(标为2.51相)在300℃时的导电率σ300=1.85×10-2(Ω·cm)-1,其电导激活能为23.64kJ/mole,相当于起始组成为Na2.5Ti2.0Si1.51.512.0的单纯相(标为2.52相)在300℃时的导电率σ300=0.46×10-2(Ω·cm)-1,其电导激活能为28.89kJ/mole.  相似文献   
27.
《今日科技》2003,(8):60-61
  相似文献   
28.
处理酿酒厂废水的生物颗粒与乙酸的生物颗粒相比,具有相当强的抗损耗和溶解能力是因为较高含量的ECP.每mg由Methanothrix细菌组成的后者平均只含有0.09 mg的ECP.但是前者含有0.15 mg的ECP,主要是因为高含量的ECP存在于位于生物颗粒表面的hydrolytic/fermentative 细菌和中间层的syntrophic细菌之中的缘故.  相似文献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