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2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66篇
系统科学   414篇
丛书文集   656篇
教育与普及   5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934篇
现状及发展   38篇
综合类   1630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419篇
  2014年   1132篇
  2013年   1024篇
  2012年   1263篇
  2011年   1460篇
  2010年   1457篇
  2009年   1589篇
  2008年   1714篇
  2007年   1695篇
  2006年   1236篇
  2005年   1121篇
  2004年   700篇
  2003年   500篇
  2002年   474篇
  2001年   402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228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后奥运时代的北京,外国旅游者不懂中文也畅行无阻,但是却有越来越多的“老外”钟情于汉语……  相似文献   
992.
工业社会以其所特有的标准模式化一切——从地理环境到生产生活到文化,磨蚀了传统社会的自然的多样性和社会与文化的多样性。学者陈阿江的文章《理性的困惑——环境视角中的企业行为判别》揭示了一个现代社会人类发展的悖论,单纯的经济理性将导致发展的不理处境。从环境问题的社会后果出发,在与经济理性人假定暗设的前提不同的环境问题面前,理性遭遇了解释的尴尬。  相似文献   
993.
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公路就是能够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公路,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公路,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对公路整体服务满意的公路。和谐公路应该包括公路与环境的和谐、公路与未来的和谐(适宜于未来的发展)、公路与社会的和谐(安全、以人为本)、公路与资源的和谐(以最小的代价或最少的资源维持公路的需求)。笔者认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和谐公路,应在提高7方面“能力”上有突破:  相似文献   
994.
《今日科技》2009,(3):21-21
3月12日,北京市科协机关党委下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水电油资源倡议书》,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要努力做到节约用油、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约办公用品。倡议书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每个人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相似文献   
995.
浅谈体育锻炼对人体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由于科技高速发展,人类健康也受到了各种工业污染、流行性疾病、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威胁.实践证明,通过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身心健康,消除疲劳,释放消极情绪,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96.
试论《国语》的预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言是《国语》“语”体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表征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其形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诬梦谣谶和贤达贵族的预见。诬梦谣谶有歌谣预言、祥瑞灾异预言、梦占预言、相术预言和卜筮预言;贤达贵族预见是《国语》预言的主体部分,它有时实际上是一种参政和议政形式,有时发挥着政治评价功能,有时它为宗族和家室的生存与重大抉择提供依据。《国语》的预言鲜明地体现了天道和人事相统一的宇宙观和对道德伦理的强调。  相似文献   
997.
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的人类学巨著《古代社会》是一本影响至深至远的经典之作,作者在该书中力图考证早期人类的氏族社会中存在着民主的传统,并以所有民族并无优劣之分的前提向读者说明:人类的各种主要制度特别是宪政文化中的民主精神来源于氏族社会,并一脉相承有迹可寻地延续了下来。然而事实是东西方两种文明以几乎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途径发展下来而形成了两种差别很大的文明形态。在摩尔根的书中谈到即将跨入文明社会的高级野蛮社会时,古希腊与古罗马成为了唯一被选择的例证,对于东方各民族的发展轨迹摩尔根却涉及甚少,东方文明中的君主专制体制沿续千年的事实在文中也找不到任何解释,这是一个令人存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8.
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从社会结构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可以发现祠堂重建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行为,而是社会经济发展与权力博弈的产物。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人们寻找以祖先崇拜为基础的归属感,团结了族人,强化了宗族意识,在村落之间也有利于树立本族的新形象、提高本族的声誉。从本质上说,祠堂重建并非一种传统文化的有意识的保护,而是当下社会人们的一种积极选择,这种选择有意无意间促进了村落内部的团结与和谐,同时,也让人们在物质增长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精神认同。  相似文献   
999.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这两种尺度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的,并通过改革开放这一根本途径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成长小说的特点就是主人公的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二者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共存的。本文通过对两部著名成长小说——《安琪拉的灰烬》和《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分析,讨论两位青少年主人公成长中的认知发展过程。这两部无论从创作年代、背景还是从写作手法等方面都不尽相同的小说却不约而同地表现了同一个主题——家庭责任与宗教信仰的严重缺失,成为妨碍两个主人公成长发展的束缚。而两位主人公最终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挣脱了这些束缚,从而实现了从社会认知到自我认知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