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唯物史观的创立,对于认识论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贡献。它以强调反映的实践性和社会历史性为特征,彻底地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则,内在地蕴含着对认识来源、认识发展动力、认识的主体性、认识的真理性等认识论问题的科学解答。它通过对人的本质的论述,对交往活动的论述、对精神生产的论述、对意识形态的论述等,揭示和强调的认识的社会性本质,为认识论研究的发展开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2.
周荣祥  王秋生 《甘肃科技》2005,21(9):186-188
本文结合岩土工程的特点,分析了岩土工程学的大科学的形式和社会性,从广义角度给出了该学科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3.
清末的社会性情感小说是言情小说的一种,但因它对“情”描写的缺乏和说教意味的浓厚,所以它又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言情小说。清末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对小说家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清末社会性情感小说形成了“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等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这种主题模式虽然流行很短,但在近代小说转型史上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同时,它也为言情小说在清末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64.
矿难是中国当前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体制变动中的矿山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虽然对事故多发起到了一定遏制作用,但在监管理念、行政组织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仍存在主体意识不明、体制不畅、手段僵化等弊病,应从根本上实现由"管理"向"监管"的转变,在矿山领域确立相对独立的社会性安全管制模式.  相似文献   
65.
蚂蚁独特之处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蚂蚁是世界上三大社会性昆虫之一,它们具有许多为了适应环境而形成的独特本能,本文主要从古老性,社会性,食用,药用,饲料,共生,奇异的本领7个方面简单地综述了蚂蚁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66.
数字图书馆建设及其社会群体的协作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其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指出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和相关社会群体的协作策略,讨论了协作规范的主要范畴,概述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协作网络体系结构,指出了人才培养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67.
徐意刚 《科技信息》2007,(36):207-207
使人成为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承担的最根本的任务,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从根本向度而言,我们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社会性的立场。坚持社会性的立场,就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的、培养方式上坚持社会性的立场。  相似文献   
68.
在西方,制度史与精神史是二元分离的,一直要到主权观念的出现,这二元对立的两个世界才有了一个假定的结合点;又要到韦伯的出现才开始意识到制度与精神实是有内在关联的。这是站在文明的边缘才能意识到的问题。林安梧也是从东亚文明的边缘发现了中国政治史上“道的错置”(misplaced Tao)现象。在西方,为什么没有“道的错置”现象?我想,是因为西方文明突破了象形文字进入了表音文字,出现了“主”(adonai)的观念以后才有了一个社会性的前提。上帝耶和华的辅音标志是加入了adonai的母音以后才可以发音的。母音是社会性的自我表征,是耶和华观念…  相似文献   
69.
马克思的物质观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质观是一切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作为一个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也有与其哲学革命变革相适应的新的物质观.本文从物质的先在性、属人性和社会性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的物质观进行了新的探讨和梳理,并在与精神发展相比照的基础上对物质的未来趋势作一分析,肯定了精神、文化和思想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