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3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31.
流体识别是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的重点和难点。以碳酸盐岩生物礁隐蔽油气储层作为研究目标,对地震技术在生物礁油气储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依据含流体储层对地震波的速度和能量的不同影响标志,选择SYB地区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地震频率属性、吸收衰减属性、低频伴影分析方法、地震波阻抗技术以及叠前AVO地震反演技术的综合应用分析。有效地结合该区SYB1井、SYBc1井、SYB12井等钻井结果和流体识别地震技术成果,得出以上流体识别地震技术对该区生物礁油气储层流体识别是有效的,形成针对该类型储层的针对性较强的叠前、叠后流体识别地震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432.
深水高温高压气井普遍存在环空带压现象,而深水井通常采用水下井口,使得B、C环空无法进行泄压操作,从而导致井下油管柱承受高环空圈闭压力载荷,同时附加高温、腐蚀多因素耦合影响,使得油管柱存在失效风险。针对深水高温高压气井环空圈闭压力下油管柱安全问题,基于深水井特性,综合考虑热膨胀和鼓胀效应引起的环空温度、环空体积、流体体积以及环空压力变化的动态耦合作用,建立深水高温高压气井圈闭压力预测模型,同时,考虑高环空圈闭压力载荷,附加高温及腐蚀多因素耦合影响,建立深水高温高压气井油管柱安全评价方法,开展了环空圈闭压力多因素影响下油管柱安全评价,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考虑环空圈闭压力影响后,环空圈闭压力随服役时间逐渐降低幅度远小于地层压力降低幅度,管柱抗外挤安全系数随服役时间降低幅度增大。同时,管柱内外流体压差随井深增加而逐渐增大,在井底管柱更易发生失效风险;在井筒高温及腐蚀耦合影响下,管柱抗内压、抗外挤及抗拉安全系数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特别井底段管柱受苛刻高温及腐蚀环境,附加高环空圈闭压力,使其更易发生失效风险,在设计及实际生产过程中,应重点管柱井底管柱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433.
巴力——龙头山生物礁古油气藏的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了广西大厂矿田巴力-龙头山生物礁古油气藏的构造背景和特征后,提出了该生物礁古油气藏的成因与泥盆纪海底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其破坏作用则归结于印支-燕山期的构造-岩浆活动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434.
南海东部地区流花油藏为礁灰岩油藏,按其内部结构特点,包括基质、裂缝及溶孔三重介质。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各项常规增产技术均无明显效果。该油田在“微粒环空充填技术”的基础上,在业内首次创造性提出并尝试了“微粒过饱和充填技术”,已实施的3口井均取得明显效果,在保证产能的同时,含水率比邻井低30%以上,且含水上升速度慢,预测该技术单井增油5× 104 m3。但由于礁灰岩油藏地质油藏条件的复杂性,该技术应用的作用机理多有争论。因此,综合裂缝特征、渗流力学、油藏工程、完井工艺、数值模拟等研究,进行了礁灰岩油藏“微粒过饱和充填技术”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起到“控水、堵缝、储层改造”三重作用,早期以储层改造为主、一定程度起到堵缝作用,相对高压充填微颗粒对近井储层起到扩张微裂缝、沟通更多基质储层、增大波及范围,后期以控水为主。该研究将指导本油田对微粒过饱和充填的后续应用,以及对其它裂缝性礁灰岩油田或者底水砂岩油田的控水增产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35.
为了解决岩溶区不同溶蚀程度灰岩合理、高效识别问题,以桂林七星区灰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pH、不同循环次数的酸性干湿循环试验,构建不同溶蚀程度灰岩识别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CNN),分析不同pH值、不同循环次数对模型识别效果的影响,探讨样本数量、网络参数设置对模型影响的敏感性.研究表明,伴随酸液pH值的降低、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岩样表面溶蚀纹路及溶蚀产生的孔隙越明显,模型分类准确率越高;学习样本、预测样本数量较小时,准确率随着样本数量增加而增高,当学习样本、预测样本数量接近4∶1时,模型预测效果最佳,随后准确率随着样本数量增加而降低;模型对不同网络参数敏感性不同,学习率为0.1,迭代次数与样本更新数为50时,准确率最高.CNN模型预测准确率最高为97.6%,为岩溶区灰岩溶蚀程度有效识别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36.
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是南美地区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油气资源丰富,主要含油气层系为白垩系Napo组砂岩储层,为浅海潮坪相沉积,岩性复杂,发育石英砂岩、海绿石砂岩、灰岩和泥岩,其中3套分布发育稳定的灰岩段(由上至下分别为A、B、C灰岩段),可作为全区对比标志层。Napo组A灰岩段在盆地北部发育较稳定(平均厚度约40 ft),但地震资料显示局部区域存在多个强振幅异常体,实钻结果表明,异常体内A灰岩段地层存在不同程度增厚,严重影响下伏砂体预测。针对奥连特盆地北部白垩系Napo组A灰岩段增厚现象,从区域地质、岩石物理、地球物理特征等方面入手,开展增厚原因分析;将测井与地震结合,以正常沉积厚度下优质砂体地震响应特征分析为基础,通过正演模拟,对不同厚度A灰岩段下砂体地震响应特征开展研究;根据地震正演模拟结果,反复比选,采用基于CRP道集的限角叠加和基于调谐厚度的频谱分解预测技术,可以较好地消除上覆A灰岩段增厚的影响,实钻结果证实了该认识和技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