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4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81.
吴欣  岳雅 《科技信息》2012,(15):51-51
本文总结了大连地区的碳酸盐岩的发育形态和规律,其岩溶形态有溶洞、溶隙、溶芽、溶蚀漏斗和岩溶洼地.岩溶发育部位在平面上与断裂、褶皱构造密切相关。本文总结的岩溶规律对工程建设选址及可研阶段勘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82.
基于大量碳、氧稳定同位素(δ13C,δ18O)数据,利用岩心分析、岩石薄片单偏光、阴极发光以及扫描电镜等实验方法,结合玉北地区成岩环境特点,研究了该区奥陶系各类成岩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都是在稳定的海相环境中形成的,且基本上保持了原始环境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其成岩埋藏深度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沉积地层由鹰山期至良里塔格期,对应着海平面的上升。用Z值作为定量指标来解释古盐度的相对变化精确度较低。三大类成岩环境中,近地表成岩环境的δ13C和δ18O普遍较高,表生淡水成岩环境的δ13C和δ18O普遍较低,中—深埋藏和热液成岩环境的δ13C和δ18O介于前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483.
塔北碳酸盐岩区块试油完井作业均采用裸眼完井方式,裸眼段长约100~600m,有效目的层一般只有30~50m,如何实施有针对性的酸压改造一直是困扰试油完井作业的难题。本文介绍了国产LXK系列高温裸眼封隔器结构和原理,以及在塔北碳酸盐岩简单分隔储层改造中的成功应用和效果评价,认为LXK系列高温裸眼封隔器可有效克服套管固井作业实施困难的问题,且其应用能极大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84.
泥质碳酸盐岩生烃潜力优于纯碳酸盐岩,其有机碳丰度与泥质含量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碳酸盐岩泥质含量可利用自然伽马测井资料估算。因此,建立碳酸盐岩自然伽马测井资料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数学模型。可估算碳酸盐岩地层剖面中有机质丰度分布,从而卡取剖面中生油层厚度和计算有机碳含量加权平均值,为碳酸盐岩地区油气资源评价快速提供经济、连续的评价参数.  相似文献   
485.
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土壤是碳酸盐类岩石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经风化残留或经短距离搬运而形成的。它的形成深受母岩类型、喀斯特环境及生物富集作用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成分及演化过程。本文主要从成土条件、喀斯特作用过程、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和淋溶特征(包括粘土矿物的风化强度)等,探讨喀斯特地区土壤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与喀斯特地貌演化过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86.
借助(Ⅰ)文中所建立的碳酸盐岩基质酸化水平井表皮因子综合模型,考察了来自酸液、油藏以及酸化过程中的一些主要因素对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基质酸化效果的相对影响。经实例分析发现,当酸蚀孔洞径向等效半径小于或等于储层伤害径向半径时,影响其酸化效果的因素主要有酸液浓度、酸液排量、酸液用量、酸蚀孔洞分形维数、地层孔隙度、地层渗透率非均质变量、最大椭圆污染带水平轴长以及未污染与污染带渗透率比值;而当酸蚀孔洞径向等效半径大于储层伤害径向半径时,影响其酸化效果的主要因素则为酸液浓度、酸液排量、酸液用量、酸蚀孔洞分形维数、地层孔隙度。分析结果可为深入进行油井动态分析、评价水平井基质酸化技术有效性以及优化处理施工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87.
为恢复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的成岩演化历史, 通过岩芯观察、薄片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等工作, 针对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硅化作用和破裂作用等开展研究, 并将成岩历史划分为4个阶段。由于海平面的波动, 地貌高部位在相对海平面较低时短暂地暴露在地表, 以颗粒结构为主的灰岩在沉积后不久发生准同生溶蚀作用, 形成顺层发育的溶洞及结构选择性溶孔等。主要发育于早成岩阶段的白云石化作用增强了岩石的抗压实压溶能力, 有利于孔洞的保存; 此外, 早成岩阶段的加里东中?晚期及海西早期构造运动导致裂缝较为发育, 但由于经历了复杂的压实及胶结作用过程, 裂缝多呈封闭或充填状态, 未形成有效的储集空间。中成岩阶段的热液活动以产出具波状消光和鞍形结构的白云石和黄铁矿为特征, 热液活动总体上较弱, 对先期形成的孔洞和裂缝具有轻微的充填破坏作用。晚成岩阶段的硅质流体及钙质流体活动部分地充填早期的孔洞, 在区域内对储层具有破坏作用; 晚成岩阶段的海西晚期及喜山期裂缝活动弱于早成岩阶段的裂缝活动, 但由于经历的成岩改造作用较弱, 这些晚期裂缝多为开启状态, 在喜山期油气调整阶段具有一定的输导和储集作用。  相似文献   
488.
通过对典型井位濮115井沙三段地层进行岩芯观察和薄片鉴定, 结合碳、氧稳定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对东濮凹陷沙河街组三段碳酸盐岩及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作用机理和成因进行讨论。结果表明: 研究井段地层中碳酸盐组分为自生矿物, 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中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分异明显, 碳酸盐岩中δ18O偏正, δ13C偏负; 碎屑岩中δ18O偏负, δ13C偏正; 混积岩为二者的线性混合。同位素特征指示碳酸盐岩在强蒸发、弱淡水注入的条件下形成, 湖水相对封闭, 水体较浅, 底层水体可能呈氧化状态; 碎屑岩形成于弱蒸发、多淡水注入的相对开放湖体中, 湖平面较高, 底层水体可能缺氧; 混积岩则形成于两者的过渡阶段。频繁变动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可能指示对应沉积期的气候条件和湖平面, 并指示湖盆底层水体氧化还原状态的频繁变动。研究井段陆源碎屑含量逐渐减少, 可能指示湖平面整体上处于下降期, 与之相对应的沉积期湖盆相对封闭的阶段占主导。  相似文献   
489.
大中型溶洞和溶蚀裂缝是塔河油田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但是沿碳酸盐岩裂缝还发育一系列溶蚀孔洞,形成了良好的油气渗流通道和储集空间,本文中称其为缝洞复合体。根据露头、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对碳酸盐岩缝洞复合体的分布与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在岩溶型碳酸盐岩中广泛分布,且成因类型不同:在表层岩溶带沿着节理或裂缝发育,在渗流岩溶带沿着构造裂缝发育,在径流岩溶带沿着溶洞周围环状和放射状裂缝发育,在断层周围沿着诱导裂缝发育;节理和裂缝是岩溶水流的通道,在节理或裂缝交叉处、以及穿越岩溶带的可溶性较高的岩层处形成溶蚀孔洞,以致缝洞复合体形成。缝洞复合体在岩溶储层内是连接不同储集空间的桥梁,也被认为是大中型岩溶缝洞的雏形,对它的识别和评价有助于岩溶型储层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490.
有利储层预测是制约目前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勘探由山头向内幕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济阳坳陷平方王油田下古生界潜山为研究对象,利用元素地球化学、矿物学、岩心常规分析等多种技术方法,分析内幕储层储集空间成因类型,明确储层发育主控因素,最终建立储层发育改造模式。结果表明:下古生界发育大套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是内幕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内幕储层发育原生孔隙、构造裂缝、溶蚀孔洞-裂缝3种类型的储集空间,3种储集空间类型决定了储层受控于岩石类型、构造改造、流体改造3种地质因素;岩石类型是基础性因素,不仅决定了原生孔隙的量,且进一步影响岩石抗溶蚀与构造裂缝发育程度;构造改造是关键性因素,构造裂缝与溶蚀孔洞-裂缝的发育呈明显的正相关性;流体改造是决定性因素,深部热液和有机酸联合溶蚀形成了大量孔洞、微孔、微裂缝,大大改善了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