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6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74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8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为了模拟考虑非均匀基质情况下裂缝的特殊导流作用,采用离散裂缝模型结合有限体积方法进行多裂缝非均质碳酸盐岩油藏两相流动模拟研究,对裂缝显式降维处理,根据基质岩块非均质特征分区划分Delaunay三角网,以此为基础构建非均匀控制单元,采用有限体积法推导其数值计算格式,并基于IMPES方法进行求解。该方法避免了由于介质交界面处渗透率变化较大、利用标准有限体积方法产生不准确速度场的问题,实现了非均质碳酸盐岩油藏油-水两相流动模拟。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并开展了含复杂裂缝非均匀基质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数值模拟研究,为此类油藏的开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
川东南震旦系-志留系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但勘探程度极低.以地表露头、钻井资料及二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储层特征综合评价研究,认为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下志留统石牛栏组颗粒灰岩为区内的主要储集岩,沉积相、岩溶作用及裂缝发育程度为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储层沉积相区域对比研究表明,主要储层横向展布特征是:灯影组白云岩在研究区广泛且稳定分布,石牛栏组颗粒灰岩主要发育于泸州-赤水-道真以南的台地相区.  相似文献   
23.
黔南石炭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从体系域及层序界面的角度对黔南石炭系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LST有关的成岩作用主要为范围广泛的暴露溶蚀作用;与TST有关的成岩作用主要发育于海底成岩环境和混合水成岩环境,其中后者会随着海平面的不断上升而向大陆迁移;与HST有关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发育于海底成岩环境的胶结作用及高位晚期的大气淡水成岩环境中的溶蚀、胶结和白云石化作用.与Ⅰ型层序界面有关的成岩作用主要有溶蚀作用、胶结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成岩时间长、强度大,并且在黔南可进行区域对比;与Ⅱ型层序界面相关的成岩作用发育规模小,对碳酸盐岩的改造能力较弱.与HST有关的成岩作用及与Ⅰ型层序界面有关的成岩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能力强,往往可形成厚层的白云岩及规模较大的溶蚀孔洞体系,因此,可以作为有利储层追踪对比及预测的有力地质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4.
位于沾化凹陷的孤岛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为菱形断块山, 边界断裂为多条断层构成的断裂带, 潜山主体构造呈短轴穹隆构造, 潜山为多期构造叠合的继承性隆起构造.潜山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有晶间孔和晶间溶孔、粒间孔和粒间溶孔、铸模孔、砾内-砾间孔和砾内-砾间溶孔、溶洞、溶蚀缝和构造缝、方解石晶簇间孔等.储层基质孔隙度大部分低于2%,孔隙度随深度变化不大; 渗透率从几十个10-3 μm2到0.0001×10-3 μm2,渗透率随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潜山的生储盖组合为下生上储顶盖型,但油源侧向运移.油气成藏特征有南北逢源、复式立体输导、高凸指向、混源充注、断层控制、缝洞发育、逸顶"天窗"和局部成藏等.由于孤岛潜山长期隆起,潜山顶部位缺失1.84 km2东营组,直接与馆下段砂砾岩体相接,形成一个油气向上逸散的"天窗".这是导致潜山不能大规模聚集油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
参照目前的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划分方案,笔者将云南澜沧老厂矿区石炭系与滇西凤庆平掌剖面石炭系进行对比,认为老厂矿区只存在相当于平掌组下段的地层;根据在矿区原中上石炭统"C2 3"碳酸盐岩中所采到的化石面貌显示,该套碳酸盐岩应该属于早二叠世紫松期的沉积,即为下二叠统鱼塘寨组的上段,因而矿区平掌组上段的地层及上石炭统缺失.并重新厘定了老厂矿区的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26.
The formation of carbonate rocks has had a dramatic sink effect on atmospheric CO2 throughout geological time.The wid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carbonate rocks and their strong sensitivity to climate change mean that carbonate rock corrosion consuming air/soil CO2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The carbon sink accounts for 12.00%-35.29% of the missing carbon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Using the Pearl River Basin as a case study,we analyzed comprehensively the factors impacting karstific...  相似文献   
27.
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岩溶作用强度及其碳汇效应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章程 《科学通报》2011,56(26):2174-2180
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岩溶作用研究不仅关系到区域岩溶碳汇估算, 也关系到岩溶区陆地碳源/汇的准确评估. 利用标准溶蚀试片法研究了2 个典型岩溶动力系统内3 个岩溶泉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土下溶蚀速率. 结果表明, 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土下溶蚀速率差异较明显, 耕地、灌丛、次生林、草地、原始林平均值分别为4.02, 7.0, 40.0, 20.0 和63.5 t km-2 a-1. 因此, 在进行区域尺度岩溶作用碳汇估算时, 除了考虑气候、水文、地质等条件外, 还必须考虑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 植被的正向演替对岩溶碳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原始林地土下岩溶作用碳汇量是次生林地的3 倍, 灌丛的9 倍, 也就是说, 从耕地或灌丛演化到次生林地, 由岩溶作用产生的碳汇可提高5.71~7.02 t km-2 a-1, 若演化到原始林地则达24.86~26.17 t km-2 a-1. 岩溶区地表森林系统的增汇过程发生的同时, 地下也同步发生着类似的增汇过程.  相似文献   
28.
YM2井区储层为典型的碳酸盐岩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通过岩性,测井,地震解释等资料成果可将YM2井区储层初步划分为溶洞型,裂缝-孔隙型及裂缝型三大类,并依此标准对溶洞型储层的代表—YM2井进行了初步的单井精细描述,预测该井为高产井,为下一步该区块的潜力评估及开发部署做铺垫。  相似文献   
29.
邵菁清  杨守业 《科学通报》2012,(11):933-942
大陆化学风化显著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地表物质循环和海水化学组成,如何定量地重建古化学风化历史一直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化学蚀变指数(CIA)被广泛用作衡量大陆硅酸盐岩化学风化程度的定量指标,其指示意义在前人研究中不断深化,但对其具体计算方法和运用局限性缺乏深入探讨.研究长江干支流悬浮物的CIA值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揭示出CIA季节性的变化反映长江流域季节性降雨区迁移导致下游干流悬浮物来源的不同,由此提出CIA实际反映了流域累积的综合化学风化历史,而不是一个可靠的瞬时(季节性)化学风化指标,不能指示短时间尺度的季节性气候变化.通过比较不同计算方法和沉积粒度对CIA的影响,提出在CIA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0.
王生兵 《科技资讯》2009,(11):40-40
介绍了信南高速公路水泥稳定风化岩的路床处治施工概况,论述了选择水泥改良风化岩的原因,并分析了水泥改良风化岩的技术优点与经济性对比,最后,对水泥稳定强风化岩对于提高公路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做了分析。实践表明水泥稳定风化岩是切实可行的路床处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