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1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62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95篇
教育与普及   1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6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74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41.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海藻中的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阴、阳离子交换色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检测砷的形态,测定了我国不同海域海藻(海带、紫菜)10种样品中的砷.样品总砷的浓度为1.7~38.7mg/kg As(干重).所有样品萃取物中,砷糖为砷的主要形态,在大多数紫菜样品中砷糖PO4为主要化合物0.4~12.7 mg/kg As(干重),其次为砷糖OH 1.0~7.8 mg/kg As(干重).海带样品除含有以上两种砷糖外,还含有砷糖SO3(8.9~17.6 mg/kg As干重),及DMA(1.7~3.2 mg/Kg As干重),无机砷在所有样品萃取物中未检出.  相似文献   
42.
采用固体发酵和液体摇瓶震荡培养两种培养方法获得丝状真菌Aspergillus sp.MF134培养物,并从中提取活性物质.应用纸片扩散法和比浊法测定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探讨MF134菌的抗菌活性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固体培养物的提取物对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白色假丝酵母(Cancia albicans)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菌活性产物主要在孢子形成时产生的,而且与海水的存在有关,海水培养物所产生的抗菌活性高于淡水培养物.  相似文献   
43.
探讨了GB7816—98用Ag—DDTC法测定黄磷中砷含量存在的缺点,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提高测定工作效率的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44.
为了探索淫羊藿总黄酮对失神经支配后骨质疏松的影响,将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S,假手术)、模型组(MOD,切断坐骨神经和股神经)、低剂量组,(HEF-L,断神经 淫羊藿总黄酮50 mg.kg-1.d-1)和高剂量组(HEF-H,断神经 淫羊藿总黄酮120 mg.kg-1.d-1).经过20d灌胃治疗后,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ALP、E2、T、BGP、PTH及胫骨密度.与NS组比较,MOD组血清PTH和ALP明显升高(p<0.01),T、E2、BGP和骨密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MOD组比较,HEF-L组和HEF-H组血清E2、T、BGP显著增高,PTH明显降低(p<0.05或p<0.01),ALP无显著性差异(p>0.05).淫羊藿总黄酮对失神经大鼠骨质疏松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高剂量比低剂量的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5.
优势黄杆菌对蒽、菲、芘混合物的降解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索混合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特征,利用两株优势黄杆菌,对混合蒽、菲、芘进行了降解研究.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混合多环芳烃的降解56.3%~69.6%在前10h内完成,其生物降解进程和单基质相似,但降解效率低于单基质.混合体系中蒽、菲、芘在不同菌株作用下有按特定优先顺序降解的特征,但两株黄杆菌(FCN1和FCN2)的混合菌并不促进混合多环芳烃的降解.降解130h后,体系中蒽、菲、芘消除,但总有机碳去除率仅达到60.1%~72.7%,说明部分多环芳烃转化为中间代谢产物.菌数测定表明,FCN1和FCN2利用多环芳烃及其降解中间产物繁殖生长,菌数最高时分别增长200倍和100倍,但菌数增长滞后于多环芳烃的浓度变化.研究表明,混合多环芳烃之间具有降解竞争抑制特征,且其生物降解具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46.
研究了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对Sr.菌产生杀线虫活性物质的影响,并经过发酵放大表明,该菌代谢产物具有很强的杀线虫活性。该菌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lL土豆汁(200g/L)中加入20g蔗糖,pH自然。最佳培养条件采用500mL三角瓶装量100mL,接种量2%,170r/min,26℃,培养4d,将发酵滤液稀释为原浓度的1/2,其杀线率达到80%;在5L发酵罐上进行放大试验,发酵(44—52)h,将发酵滤液稀释为原浓度的1/2,其杀线率稳定在95%以上。该活性代谢物热稳定性强,呈水溶性,经分离证实活性组分中包含有机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47.
地下水中三氯乙烯共代谢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氯乙烯(TCE)是地下水和土壤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它在生长基质存在下可被共代谢降解.作者建立了TCE共代谢数学模型,即修改的Michaelis Menten动力学方程,并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最佳模型参数;研究了在不同TCE和甲苯浓度及不同温度下,TCE和甲苯的共代谢降解规律.结果表明:TCE与甲苯初始浓度比为1∶23、1∶115和1∶230时,最终分别有60%、95.44%和64.3%的TCE被降解;当TCE浓度由1.464mg/L增加到488mg/L时,TCE降解程度由80%降为22%,甲苯由98.4%降为37%;温度增加使TCE降解滞后期由22h减为7.5h.  相似文献   
48.
难浸金矿扩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黔西南州高砷高硫难浸金矿进行二段焙烧预处理,采用氧化剂强化氰金进行扩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使金的浸出率达到85%以上,该工艺投资省,无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49.
从链霉菌中发现新抗生素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文兵  王锦  段学辉 《江西科学》2004,22(4):293-296,300
到目前为止,链霉菌是微生物中产生抗生素最多的菌种,据报道,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每年由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几乎呈现指数增长,并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最高峰,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增加幅度下降。收集到的数据显示一条S形曲线,比对数方程预测的曲线要平缓得多,在不断优化参数后为这条曲线建立1个较好的数学模型,根据这一模型可以估计链霉菌中还有多少没有被发现的抗生素,同时也便于预测不远的将来新抗生素产生的趋势。此模型估计在这类菌种中能产生的抗菌化合物的总数量约100000多种,而这只是迄今为止未发现抗生素中很微小的一部分。曲线中斜率的减少是由于筛选方法的减少,而不是由于新抗生素的枯竭,如果这种趋势任其发展下去,在近10~20年内斜率将会趋近于零,但如果不断地探索新的筛选方法,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发现新抗生素的速度是不会下降的。  相似文献   
50.
为寻找更多、更有效的砷富集蕨类植物,对湖南省石门县雄黄矿场砷富集区的蕨类植物的种类及其生长状况进行了系统性调查分析.蕨类植物的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石门县雄黄矿场砷富集区的22种蕨类植物中有5种蕨类植物属于凤尾蕨类,5种属于金星蕨-铁角蕨类,4种属于鳞毛蕨类,其余7种则分散于蕨类植物的其他类群.频度及多度分析表明:蜈蚣草(Pteris vittata)、井兰边草(P.multifida)、渐尖毛蕨(Cyclosorus acuminatus)和贯众(Cyrtomium fortunei)在高砷地区有较高的频度和多度.石门高砷区生长的蕨类植物和已报道的砷富集蕨类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其生物习性表明凤尾蕨类植物中发现了新的砷富集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