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9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14篇
系统科学   44篇
丛书文集   137篇
教育与普及   27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2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470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354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375篇
  2008年   405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秦岭-大别山北部后造山期构造格架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秦岭造山带是一条复合型大陆造山带.东秦岭北部后造山期的构造是其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秦岭北缘反冲推覆构造带,以宜阳-鲁山断裂带和熊耳岩片为主体,由S→N逆冲推覆;栾川-伏牛山推覆构造带特征典型,分带性强,由N→S推覆;马超营走滑转换构造带位于二者之间,为一正花状构造带.上述构造组成典型的扇形结构,形成于燕山期末-喜马拉雅初期.东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现今几何学模型和流变学分带结构与华北地块向南俯冲在秦岭地块之下、扬子地块持续向北俯冲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后造山期构造正是研究区现今深部过程在地壳浅部的表现.  相似文献   
992.
在平面荷载作用下,小型砼空心砌块砌体的破坏分为三个简单模式:砌体内的灰缝滑移,砌块和灰缝开裂,以及砌体沿中面散裂·对每一种破坏模式提出了一相应的破坏准则,并且滑移与摩擦有关,表明了抗剪强度与正应力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修正了MohrCoulomb本构关系;还说明了开裂与最大拉应变有关,散裂与最大压应力有关,并阐述了砌块砌体的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993.
994.
运用地质力学的观点,详细论述了阜新、铁法聚煤盆地的构造特征,依据构造体系的联合与复合及构造的分期与配套,得出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95.
利用数字仿真方法,重点分析了油压伺服系统中固体摩擦、负载质量、阀中位开口量及阀口周向长度对系统广域稳定笥的影响,揭示了油压伺服系统中存在的歇动现象和多重稳定构造问题。  相似文献   
996.
砌体组合结构事故分析的一种高精度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多种单元共同集成总刚计算砌体组合结构的直接刚度法,可较精确地分析事故结构中的发布内力,多起工程结构事故分析实例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97.
温度对材料的耐久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循环荷载可引起热效应。热效应是变形与破坏动态过程所致 ,是亚稳状态分解的结果 ,是过剩能量消耗的一种形式 ,并认为热释放由裂纹产生过程所致。首先讨论了具有复杂构造的随机载对结构材料的热效应 ,方法的核心为逐步消去中间的过渡循环 ,使之变成简单随机过程。然后又假定简单随机过程由幅值随机的完整周期振动构成 ,频率为单位时间内零穿越次数 ,并最后求得耗散系数 ,闭合了热传导方程 ,最后讨论了各种热状态。  相似文献   
998.
砌体开裂是目前工程质量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使用,还可能危及房屋的结构安全。对砌体开裂的类型及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不同成因的裂缝提出了不同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99.
曹则贤 《自然杂志》2008,30(2):106-108
大自然中花样繁多的花叶序服从于一个统一的原理,即最小弹性能构型原理。利用无机材料的内核/壳层结构可获得三角铺排花样和多组菲波纳契螺旋花样。进一步地,绕植物茎杆的各种叶序也可以从条状平直空间的应力点阵花样构造出来。这些结果为叶序学的力学原理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00.
藏西南札达盆地磁性地层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札达盆地是喜马拉雅山北坡一个重要的晚新生代盆地, 对盆地地层的年代学研究将为反演喜马拉雅造山带隆升与构造演化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 盆地新生代地层厚近750 m, 共采集古地磁定向样品268块. 系统古地磁测量表明岩石经热退磁显示大多数样品在500~690℃之间可以获得稳定的特征剩磁, 实测极性柱与标准极性柱对比表明该套地层的古地磁年龄为9.5~2.6 Ma. 盆地的沉积地层年龄不支持藏南拆离系作为控盆构造的假说, 结合盆地内沉积构造特征及盆地北缘活动构造特征, 认为盆地形成受喀喇昆仑断裂活动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