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33篇
  免费   485篇
  国内免费   583篇
系统科学   191篇
丛书文集   654篇
教育与普及   468篇
理论与方法论   80篇
现状及发展   87篇
综合类   13021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310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239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366篇
  2014年   722篇
  2013年   566篇
  2012年   636篇
  2011年   708篇
  2010年   679篇
  2009年   751篇
  2008年   833篇
  2007年   740篇
  2006年   670篇
  2005年   523篇
  2004年   505篇
  2003年   527篇
  2002年   513篇
  2001年   557篇
  2000年   418篇
  1999年   381篇
  1998年   323篇
  1997年   369篇
  1996年   279篇
  1995年   245篇
  1994年   227篇
  1993年   186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44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合成了一个新的化合物,4-(N,N-二乙酰氧乙基氨基)苯甲醛缩肼基硫代酸苄酯,运用FT-IR,1H-NMR,UV-Vis,元素分析等进行了表征分析,测定了该化合物的荧光性质,从理论上分析了该化合物"反常"的双重荧光现象。  相似文献   
902.
缩放型导流筒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特性:气液两相牛 …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气相含率、液体循环速度和体积氧传质系数方面研究气液两相牛顿流体在缩放型导流筒气升式内环流生物反应器内的流体力学与传质特性,内导流筒分别采用传统圆柱型和三种不同结构参数的缩放,实验介质为空气-水两相牛顿流体系。结果表明,与传统圆柱型导流筒比较,缩放型导流筒气相含率提高10%以上,体积氧传质系数在较大范围内提高,圆柱型导流筒反应器的液体循环量大于各缩放型导流筒反应器的液体循环量,还在Higbie穿透  相似文献   
903.
新型碳基固体强酸高效催化羰基化合物与二醇的缩合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珊  梁学正  王雯娟  程文萍  杨建国 《科学通报》2007,52(13):1506-1509
合成了新型的碳基固体强酸, 并将这一催化剂应用于缩醛缩酮反应. 结果表明碳基固体强酸对反应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其催化反应的收率在93%以上, 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对七元环化合物也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除了具有传统固体酸催化剂的无污染、反应过程简单和可重复使用等特性外, 碳基固体强酸还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重复使用10次, 其活性仍没有下降, 这一新催化剂将对绿色反应过程产生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04.
分析与总结了宁德车站中PC管桩的设计与施工中的重点,提出了PC管桩在实际运用中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05.
针对信号和噪声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质,提出一种利用粗细定位相结合的思想对二相编码信号奇异点实现精确定位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大尺度上的模极值点进行粗略定位奇异点出现的范围,并据此去除小尺度上的伪极值点,用小尺度上的模极值点精确定位奇异点出现的时刻。实验仿真比较了几种不同小波基函数下的算法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采用db3小波基下对二相编码信号突变点的识别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06.
深盆气-成岩圈闭: 以鄂尔多斯盆地榆林气田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鄂尔多斯盆地榆林气田的上倾部位, 不存在构造、地层和沉积岩性圈闭条件. 应用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包裹体均一温度、拉曼光谱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成岩作用的历史, 揭示出三期地质流体的活动, 分别发生在晚三叠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末期, 并发现圈闭的形成明显受成岩作用影响. 在第一和第二期流体作用期间, 酸性流体进入了储层, 引起溶蚀和胶结作用, 储层的孔渗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是此后盆地的再次沉降引起的再压实作用使得储层致密化. 到早白垩世末期, 盆地内古生界主力气源岩进入大规模生排期, 气田上倾部位的气水过渡带内胶结作用继续进行, 进一步降低了孔隙度和渗透率. 榆林气田的成藏机理因此发生了从深盆气到成岩圈闭的转换, 有利于较长时间地保留天然气.  相似文献   
907.
近年来硅基光电子材料和器件受到高度的重视.利用外延生长和键合技术成功研制出硅基应变赝衬底、GexSi1-x/Si量子阱、高密度锗量子点、硅基InGaAsP/Si异质结,这些进展为硅基光电子器件提供了坚实的材料基础.同CMOS工艺相结合,实现了硅量子点1.17 μm的受激发射,研制出硅基Raman激光器、1.55 μm混合型激光器、高灵敏度的Si/Ge探测器、谐振腔增强型的SiGe光电二极管、调制频率30 GHz的SOI CMOS光学调制器和16×16的SOI光开关阵列等.硅光电子学将在光通信、光计算等领域获得重要应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硅基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的进展、我们的研究结果和硅基光电子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08.
采用湿化学过程的可控共沉淀法合成了二元Sn/In和三元Sn/In/Ti纳米复合氧化物作为半导体CO、NO2和CH4传感器的敏感材料。通过控制金属盐总浓度,阳离子比,沉淀pH值和老化条件成功研制出具有化学均一性和与单一氧化物相比有高热稳定性的纳米晶体复合氧化物。并研究和优化了可控制备参数。利用TEM,BET和XRD等分析方法分别表征了纳米粉体的颗粒尺寸、比表面、热稳定性、物相结构,并对CO,CH4和NO2的气敏特性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09.
采用可控溶胶-共沉淀法合成了二元Sn/In和三元Sn/In/Ti纳米复合氧化物作为半导体CO,NO2和CH4传感器的敏感材料.通过优化可控制备参数研制出化学均一、高热稳定的纳米晶体复合氧化物.利用各种分析方法表征了纳米粉体的物性和结构,并对CO,CH4和NO2的气敏特性进行了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二元纳米气敏材料对CO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引入适量TiO2提高了对CH4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经少量金属元素掺杂和氧化物添加后气敏性质有大幅度提高.研究了复合物组成,先驱物焙烧温度及气敏操作温度和待测气体浓度对灵敏度的影响.其优化条件为金属盐总浓度0.05mol/L,金属阳离子比Sn^4+:In^3+为40%(摩尔分数)的纳米复合物在600℃时焙烧6h,则在150℃~250℃之间对CO和NO2有较高灵敏度,在气敏条件下以程序升温吸脱附实验研究了复合物表面的吸脱附行为,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证实复合物组分间存在着电子和化学的协同效应,气敏机理为表面吸附控制型.  相似文献   
910.
王丽艳  赵建辉  李帆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7):4097-4100
对于陀螺钻井测斜技术而言,由于惯性器件本身误差及井下恶劣条件带来的干扰均具有复杂性,误差补偿是影响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在阐述陀螺测斜原理、分析测斜系统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的基础上,进行了测斜仪转台实验,并采用神经网络中的径向基函数理论建立了井眼方位角误差模型,将其建模性能指标与双线形插值建模指标进行综合对比,结果表明RBF网络建模时间短、拟合性能好、预测能力强、补偿后方位角误差得到有效抑制、补偿精度高,各项指标均优于双线形插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