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2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85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213篇
教育与普及   269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12篇
综合类   6166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537篇
  2009年   585篇
  2008年   536篇
  2007年   534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文章着重介绍测量机器人自由设站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作业流程,并将此技术方法应用于地铁基坑桩顶水平位移的监测中。通过实践表明,该技术方法具有监测精度高、操作灵活、受场地影响小、工作效率高等优点,不仅在基坑水平位移监测中能够快速获得监测点高精度的坐标值,也可以应用到外形复杂的建、构筑物、人无法触及或无法到达区域的三维变形监测当中。  相似文献   
992.
非同步采样多频信号后,为了减少对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而出现的频谱泄漏和栅栏效应等负面影响,设计了一种高阶矩形卷积窗与三谱线插值相结合的信号参数估计方法,推导了多频信号频率、幅值和相位的估计公式,并利用多项式拟合出相应的关系表达式.利用高阶矩形卷积窗+三谱线插值算法、FFT和加Hanning窗算法进行多频信号参数估计对比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多频信号的频率和幅值,高阶矩形卷积窗+三谱线插值算法比FFT和加Hanning窗算法的估计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钙质砂地基中群桩基础承载过程中的性能特征,开展不同桩距条件下群桩基础静载试验.得到不同桩距条件下群桩的Q-S曲线和S-lg t曲线,测得3d、4.5d、6d(d为桩径)群桩在静载条件下的极限承载力Fu,研究各个桩段的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以及桩端阻力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群桩的Q-S曲线为缓变型,S-lg t曲线为渐变型,桩基承载变形大致分为稳定、渐进以及破坏3个阶段,相较于3d群桩,4.5d、6d群桩沉降发展更缓慢,Fu更高;同等桩距下,钙质砂地基表现出比陆源砂地基更强的群桩效应,钙质砂地基中群桩最佳桩距应在4.5d~6d之间.该研究为群桩在钙质砂地基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4.
为研究竖向力(V)和扭矩(T)共同作用下单桩的承载特性及内力分布规律,通过自主设计的试验装置,进行了一系列的竖向力和扭矩组合加载试验.为方便推广应用,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了竖向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在V-T组合荷载的作用下,单桩的承载力较单一荷载作用下降低,且当先施加的荷载(V或T)大于其极限值的1/3时V-T组合效应更加明显;V→T加载路径下的桩身扭矩和T→V加载路径下的桩身轴力,均随着桩深的增加而减小,且减小的速度加快;V→T加载路径下的桩身轴力和T→V加载路径下的桩身扭矩,分别会随着T和V的增加而减小,但减小的幅度较小;V→T加载路径下的单桩承载力较T→V加载路径下要高,因此应尽量避免单桩预先受到扭矩作用,防止因形成T→V加载模式而造成单桩的极限承载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995.
针对边坡滑塌治理工程中存在的周边环境复杂、支护空间受限且工期紧迫的特殊工况,提出了一种新型挡土结构-微型桩轻型挡墙。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其结构设计参数、主要施工方法;基于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土体中位移分布、微型桩位移、内力分布、桩侧土压力分布等规律,并探讨了其工作机理及可能的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微型桩刚度和锚杆排数对支护结构悬臂段水平位移影响较大,但一味增大微型桩刚度值及锚杆排数,并不会显著改变位移分布规律及位移大小。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实际基坑桩锚支护工程,围绕桩身内力与基坑变形关键指标,探讨其与锚索位置之间内在关系,研究发现:桩身弯矩与剪力均随锚索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且其随第一排锚索位置的下移而减小;桩顶水平位移随锚间距影响较小,而坑顶地表沉降则随其增大而增大,同时两者均随第一排锚索位置的下移而增大;与锚索间距相比,第一排锚索位置对桩身内力和基坑变形的影响更为显著.鉴此,进一步给出了桩锚基坑支护锚索布设方案的建议,其研究结果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实际工程锚索双排桩深基坑的开挖计算分析,研究矩形布桩方式的双排桩受力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前排桩开挖面以上主要承受被动土压力,开挖面以下主要承受主动土压力;(2)受冠梁的约束,前后排桩顶部位移相同,但桩顶以下前排桩的位移小于后排桩的位移;(3)锚索只对双排桩的剪力分布有较大影响,对弯矩分布、最大弯矩值、位移的影响较小;(4)后排桩基坑开挖面以上土压力为主动土压力,在基坑开挖面以下土压力主要为被动土压力。  相似文献   
998.
针对钢管桩高频振动沉桩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不够系统的问题,通过砂土层中钢管桩高频振动沉桩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激振力和激振频率工况下,钢管桩在不同密实度及饱和度砂土中的沉桩位移,分析了砂土层中钢管桩高频振动沉桩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干砂中,相对密实度为30%的沉桩位移大于相对密实度为50%的沉桩位移;当激振频率为40 Hz时,干砂中沉桩位移均达到最小值。湿砂中,饱和度为70%时的沉桩位移大于饱和度为50%时的沉桩位移;当激振频率为50 Hz时,湿砂中沉桩位移均达到最小值。增大电压峰值,钢管桩在干砂和湿砂中的贯入效率有部分提高。  相似文献   
999.
根据现场实测的路基截面数据,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路基模型,应用流变力学理论,计算出列车动荷载作用下经CFG桩加固和未经加固的路基沉降变形。结果表明:经CFG桩处理后的路基,在荷载作用下,路基顶部的沉降量明显减小,最大竖向沉降量满足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规范要求,并分析了CFG桩对粘性软土路基的加固机理。  相似文献   
1000.
复合土钉墙在基坑中应用广泛,目前对其变形的研究较少.本文依托湘潭市河西核心商务区人防平战结合工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微型桩-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与纯土钉墙两种不同支护形式在不同工况的有限元模型,得到各开挖步基坑的变形情况,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到土体主动土压力作用,微型桩产生微小转动,复合土钉墙支护水平位移呈现开挖面以上与以下相反的现象,在基坑顶部有较小幅度的土体拱起,微型桩和预应力锚杆的施加对基坑侧壁水平位移与地面沉降有较大影响,能有效控制土体变形,增加土体稳定性,但是对坑底隆起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