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102.
103.
将小波与偏最小二乘光度法相结合,对地质样品相态分析中多种相态组分进行同时测定,提高分析信号的信噪比,使计算结果的精度得到提高。应用于珲春金铜矿中的相态分析,令人满意。明显优于一般PLS方法,并对小波变换的去噪机制和小波变换的参数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4.
相态实验方法研究了助剂NPC-7、环烷基油和石蜡基油等对石油磺酸盐KPS-OJ2W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配伍性的影响,并初步考察了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助剂NPC-7和环烷基油可以有效地改善石油磺酸盐KPS-OJ2W和HPAM的配伍性,但与环烷基油的加入量有关。环烷基油对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的影响不大,而助剂NPC-7使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提高了约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05.
沥青质沉积特征及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于含沥青质油藏,沥青质可能在原油生产整个过程中析出,沉积在近井地带储层、生产系统的内表面或者生产设备中,从而造成流动保障问题。在石油的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沥青质沉淀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成为石油工业中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针对沥青质沉积问题,分析了沥青质的组成和分子结构,调研了沥青质析出原因及有效控制策略,总结了沥青质稳定性评价方法、析出动态表征方法和沥青质析出后的补救措施,并提出了沥青质下一步研究方向,对解决油藏沥青质沉积问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6.
混沌振子检测系统的弱有效地震信号检测能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月  杨宝俊  袁野  赵雪平  林红波 《科学通报》2006,51(14):1710-1716
从混沌振子系统对处于强随机噪声背景中的准周期或周期信号具有灵敏的大尺度周期相态响应出发, 利用仿真实验探讨共炮点地震资料弱有效地震信号检测时混沌振子系统的检测能力. 研究发现, 用于检测的混沌振子系统呈现大尺度周期相态与地震勘探同相轴经水平动校正后的准周期波列信号组成、噪声强弱、畸变程度有关; 对于同类同相轴, 畸变程度越大, 混沌振子系统检测SNR越低, 对于同样的畸变程度, 截断扫描波速越接近准确值, 检测SNR越高; 间接使混沌振子系统呈现大尺度周期相态的截断扫描波速存在一个不对称带; 在使系统进入大尺度周期相态条件下, 同相轴子波畸变系数比可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究种子吸水萌发过程中水分相态的变化,为种子吸水、萌发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手段。【方法】以初始温度85 ℃热水处理后的刺槐种子为材料,采用质量法确定种子的吸水曲线,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NMR)采集刺槐种子吸水、萌发过程中横向弛豫时间(T2)的信号,并反演得到T2弛豫谱,分析此过程中种子体内水分相态及含量的变化。【结果】热水处理后刺槐种子的吸水率远远高于对照组,0~12 h为快速吸水阶段,之后吸水速度变缓,至36 h时吸水渐趋于平衡。核磁共振波谱图表明,刺槐种子水分质量(x)与核磁共振弛豫图谱峰面积(y)呈一元线性回归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 = 21 132x + 698.05,R2=0.999 6。刺槐种子在吸水萌发过程中存在3种相态的水:束缚水(T21,>0.1~1.0 ms)、不易流动水(T22,>1~100 ms)、自由水(T23,>100~1 000 ms)。吸水萌发过程中束缚水的峰顶点变化不显著,弛豫范围、峰面积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峰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吸水24 h后,比例维持在4%以下,胚根伸出时,束缚水消失。在吸水3~9 h过程中,不易流动水的峰显著向右偏移,随后峰顶点时间趋于稳定(9~96 h);胚根伸出时,峰再次显著向右偏移;弛豫时间范围基本呈不断增大的趋势,胚根伸出时又显著减小;其峰面积总体呈先迅速上升(3~12 h)后保持基本稳定的趋势,但比例略有下降。自由水峰顶点随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吸水72 h时达到最大值;峰面积及比例的最大值出现在胚根伸出时(3 h时峰面积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16倍)。【结论】刺槐种子在吸水萌发过程中存在3种相态的水,其中不易流动水占比最大,各相态水的含量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随吸水时间的延长,种子内部营养物质开始分解转化,水分结合能力变弱,特别是胚根穿过种皮时,种子代谢活动旺盛,自由水含量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