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5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主要从高直链淀粉玉米的育种,使用,生产方面来说明其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在高直链淀粉玉米的研究中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Bmim]BF4中)和水的混合物在一定组成范围内能自发形成两个独立的水相(水溶液两相体系,ATPS):一个是表面活性剂富相,另一种是离子液体富相.在20.0℃测定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离子液体]BF4/水三元体系的相图.采用浊度滴定法确定了不同特定区域的边界线.结果表明:双水相区域接近水-离子液体[Bmim]BF4的一侧,比较狭窄.探讨了双水相的形成条件,组分以及它们的物化性能.同时测定了温度、表面活性剂和离子液体的含量对ATPS的相分离时间和相体积比的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稳态荧光猝灭测量(SFQM)技术得到的结果表明,发生两相分离可能是由于体系中有较大的胶束聚集体存在引起的.  相似文献   
53.
我国科学家的新探索——让胶囊机器人在人肠道内行走通过吞咽,可在人肠道内以螺旋方式行走的胶囊医疗微型机器人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目前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样机,并在离体  相似文献   
54.
以分子筛型固体酸代替氢氟酸作催化剂,研究了长直链烯烃和苯的烷基化反应。对各种类型分子筛的研究表明:以金属阳离子交换的Y型分子筛为催化剂,在常压、苯/烯=8(摩尔比)、烯/剂=6(重量比)的条件下,反应0.5小时,烯烃的转化率可达97%以上,苯的单烷基化的选择性在90%以上。提高反应温度和压力可进一步提高烯烃的转化率,当反应温度150℃、压力2MPa、重量空速6h~(-1)时,烯烃转化率高于90%的时间可达100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55.
反义Wx基因导入我国籼型杂交稻重点亲本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为改良我国籼型杂交稻稻米的食用品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经农杆菌介导将反义蜡质基因导入保持系龙特甫B等3个高直链淀粉含量的籼型杂交稻重点亲本中,经潮霉素抗性筛选获得了较多的抗性植株。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反义Wx基因已整合进转基因水稻的基因组中,绝大多数转基因水稻植株的表型正常。成熟种子直链淀粉含量分析表明,部分转基因水稻T1和T2代种子中的直链淀粉含量已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最低的已下降至7%左右,与未转化对照相比下降了18.39%。此外直链淀粉含量改变后对稻米的胶稠度和湖化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基于95℃及弱酸性pH=5.73条件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能使钙黄绿素褪色,Hg(Ⅱ)对该褪色反应有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催化DBS褪色光度测定痕量汞的新方法。本法线性测定范围为0.40~4.0μg/L,检出限为1.2×10~(-10)g/mL,线性回归方程为:A=0.00172+0.02683C_(Hg(Ⅱ))(μq/L),相关系数为r=0.9992。常见的阴阳离子不影响测定。本法已用于人发和水中汞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7.
通过提高溶液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钙(Ca(DBS)2)沉淀的析出,结合微生物絮凝剂GA1(MBFGA1)对Ca(DBS)2的絮凝作用,将阳性染料罗丹明b(RB)从溶液中絮凝去除.在整个絮凝过程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增溶RB分子,然后在过量Ca~(2+)的影响下,增溶了RB分子的Ca(DBS)2悬浮物充分析出,最后被MBFGA1絮凝沉淀.为了提高RB的去除效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Ca~(2+)、SDBS及MBFGA1初始浓度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下(SDBS:2.67 mmol/L、Ca~(2+):5.61 mmol/L、MBFGA1:4.34 mL/L),RB和SDBS去除率达到99.80%和90.03%,其出水COD值为89.69 mg/L,低于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无需进行后续处理.同时,采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来探讨RB的絮凝去除机理以及SDBS和Ca~(2+)之间的相互作用.当Ca~(2+)初始浓度相对SDBS初始浓度过量时,增溶RB分子的SDBS胶团(SDBSRB胶团)会与Ca~(2+)反应生成被RB分子附着的Ca(DBS)2颗粒(Ca(DBS)2-RB颗粒),最后Ca(DBS)2颗粒被MBFGA1絮凝沉降;而当SDBS初始浓度相对Ca~(2+)初始浓度过量时,Ca(DBS)2颗粒会逐渐复溶并生成大量的附着Ca~(2+)的SDBS胶团.  相似文献   
58.
采用失重法研究了几种表面活性剂对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缓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三乙胺对锌具有缓蚀作用,而吐温80对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缓蚀作用。并研究了缓蚀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不同温度下的缓蚀效果,并对其表观热力学和表观动力学以及吸附模型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9.
在硝酸-磷酸酐-硝基脲体系中硝解乌洛托品制备直链硝胺,并进一步将直链硝胺水解缩合制得DPT。该文较详细地研究了温度及硝酸、磷酸酐和硝基脲各自的添加量对直链硝胺、DPT和RDX得量的影响。综合比较分析实验结果后,确定了一个较佳的反应工艺条件。该工艺条件为温度为10℃,乌洛托品用量5g,硝酸用量50g,五氧化二氧用量10g硝基脲用量9g,DPT单分子得率为126%。  相似文献   
60.
为了提高两系不育系261S水稻的选配范围,研究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蜡质基因反义片段导入261S未成熟种子形成的愈伤组织,经抗性筛选及PCR检测获得46棵T0代转基因植株.采用GUS染色追踪分析获得转反义蜡质基因纯合的T2代转基因植株.10个转基因植株糙米经直链淀粉含量分析显示:未转基因261S对照水稻糙米直链淀粉平均含量为18.54%,大部分转基因后代糙米直链淀粉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程度最大的转基因后代糙米直链淀粉平均含量为13.55%,比对照降低26.91%.开展本研究可为两系杂交稻优质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