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0篇
系统科学   43篇
丛书文集   60篇
教育与普及   4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8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53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插电式并联混合动力汽车模型预测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动态规划应用于模型预测控制构架中,建立了基于空间域的插电式并联混合动力汽车燃油经济性预测控制数学模型。基于动态规划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全局优化控制的仿真表明,蓄电池荷电状态(SOC)基本上都是从行驶起点时的最大值逐渐减少到终点时的最小允许值,提出理论SOC参考斜率作为模型预测控制SOC的参考斜率,并以未来行驶工况中出现的特殊工况为依据对理论SOC参考轨迹进行修正。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能使模型预测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接近全局优化控制策略的计算结果,汽车油耗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2.
内燃机独立供能系统的性能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能量综合梯级利用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能量供给系统形式——内燃机独立供能系统.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建造了实验样机,介绍了实验样机的系统组成.利用实验样机进行了详细的发动机性能实验、余热回收利用实验和内燃机独立供能系统总体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用发动机具有较好的性能,能够满足内燃机独立供能系统的使用要求;设置的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能够有效地回收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余热,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余热回收量增加,但余热利用率下降;系统总体性能较好,有较高的COP和COPz,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大部分都在1以上,说明系统具有优越的变工况运行性能和较高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3.
R41跨临界单级压缩带回热器热泵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跨临界单级压缩带回热器热泵系统的理论模型,并对R41(一氟甲烷)与CO2的循环特性进行了热力性能和火用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工质在常温下进行跨临界循环,R41系统的整体性能优于CO2系统.在选定工况下,R41系统比CO2系统的最优高压侧压力平均降低40.6%以上,系统性能系数平均提高14.2%以上,系统火用效率平均提高14.3%,且R41系统在单位质量制热量和压缩机排气温度方面均优于CO2系统.最后提出了通过减小气体冷却器传热温差、降低节流压差,以及合理利用蒸发器冷量来提高系统火用效率的观点.  相似文献   
44.
面对飞涨的油价以及全球变暖的严重后果,积极发展电动汽车已是大势所趋,但缺少相关基础配套设施也是不争的事实。本田汽车试图改变这一现状,正在对研发出的电动车太阳能充电站进行测试。相比于利用传统能源发电.太阳能发电才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紧张、环境污染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45.
本文针对四轮独立驱动轮毂电动车的差速控制展开研究,首先对电子差速方法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基于四轮毂电机的电子差速控制方案,并基于HTU控制平台对整车的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控制模型满足实验样车在中低速行驶下的行驶要求。因此该实验平台及研究成果为以后对四轮独立驱动的电动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6.
"现在没谁能卡住我们发展电动汽车。"科技部部长万钢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内车企现在已经掌握了电动汽车所需要的技术。针对电动车的核心技术还是被外国垄断的说法,万钢表示,"如果我们的关键技术在国外人的手上的话,我们现在不会推的比他们还要快  相似文献   
47.
美国一家公司研制成功世界上最快的电动汽车,其速度可达到335千米/时。这款电动汽车只需要10分钟就能完成充电,充电完成之后的最大行程可达320千米。  相似文献   
48.
介绍了中水水源热泵技术的原理,分析了其优势,探讨了其在实际运营和推广的制约因素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9.
提到无线充电,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早期的HP Palm和诺基亚Lumia,但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无线充电早已不再局限于小型电子设备,以高通为代表的IT巨头和电动汽车产业大鳄们争相投入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研发,各类新型感应方案实现商用,车主只需将汽车停靠在特定区域即可通过电磁传导完成充电。而不久的未来,都市马路或将出现感应装置,令电动车边跑边充电,真正实现无线感应、动力不竭。  相似文献   
50.
《创新科技》2012,(1):30
<正>据外媒报道,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NNL)的研究团队利用新途径,构建出了可用于锂空气电池的多孔分层石墨烯。这种基于气泡构建的石墨烯结构的形态与破损的蛋壳相似,可大大提高锂空气电池的储能容量,未来有望取代应用于电动汽车的传统光滑石墨烯片,解决普通石墨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