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4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62篇
教育与普及   4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9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50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71.
皮胶原纤维固载Zr(Ⅳ)对水体中染料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皮胶原纤维固载Zr(Ⅳ)吸附剂(ZLCF),考察其对水体中染料的吸附作用.研究表明,在pH=3-9的范围,ZLCF对阴离子型染料酸性嫩黄G、直接黄R和活性艳蓝KN-R有明显的吸附作用,且在pH=3时出现最大吸附,但ZLCF对阳离子型染料阳离子桃红FG难以产生有效的吸附作用.0.12g的ZLCF对100mL染料初始浓度为100mg/L的酸性嫩黄G、直接黄R和活性艳蓝KN-R的去除率分别达85.6%、95.9%和99.5%.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方程,说明三种阴离子型染料在ZLCF表面形成了单分子层吸附.在pH=3和303K的条件下,ZLCF对酸性嫩黄G、直接黄R和活性艳蓝KN.R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493.2mg/g、420.7mg/g和369.1mg/g.在293K--313K范围内,温度变化对活性艳蓝KN.R的吸附影响不明显;但酸性嫩黄G的吸附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少,是放热、熵减、可自发进行的过程;而直接黄R的吸附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是吸热、熵增,亦可自发进行的过程.进一步研究表明,ZLCF对三种阴离子型染料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速度方程,由此推测吸附主要由化学机理控制.  相似文献   
72.
壳聚糖对大豆种子萌发及诱导幼苗抗根腐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壳聚糖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及诱导大豆对大豆根腐病的抗病性表现.结果表明:1.0mL/L壳聚糖处理大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最高;1.0mL/L的壳聚糖诱导效果最好,达65.45%,在诱导处理后第5d表现出最高诱导效果;0.1-2.0mL/L的壳聚糖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但可抑制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73.
工业生物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高技术领域之一。特别是随着国际性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农业等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内外对工业生物技术,尤其是生物能源技术研究都给予了重点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74.
有机实验中麦芽糖脎的形成及变形条件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学生实验中确保麦芽糖成脎的关键条件及晶体变形与结晶条件的关系。控制本实验条件中的结晶条件,可观察到4种晶体形态。  相似文献   
75.
脉冲激光照射下生物质材料的传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快速瞬态温度检测系统测定高能脉冲激光作用下生物质材料的温度动态变化,研究生物质材料瞬态传热特性以及激光脉冲宽度、功率密度、材料厚度与初始含湿量对温度变化规律的影响.根据实验现象,尝试提出脉冲激光作用下生物质材料传热的数学模型,数值模拟分析表明,计算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能较好地反应脉冲激光作用下生物质材料的传热特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理论分析积累了有价值的实验资料,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76.
甜玉米籽粒发育糖分积累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甜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各采收期总糖含量以超甜玉米最高,加强甜次之,普通甜玉米最低;随发育进程的不同,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甜玉米的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水溶性多糖(WSP)含量以及水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可溶性糖含量与蔗糖含量相一致。依籽粒水分含量和糖分积累规律确定的适宜采收期,普通甜玉米以授粉后18-21天为好,加强甜玉米相对延长,超甜玉米则宜适当推迟。  相似文献   
77.
本文比较了普通野生稻 (Oryza .sativaL .f.spontaneaRoschev .)和粳稻品种 95 16 (O .sativaLvar.95 16 )光合功能衰退的进程 .研究发现 95 16剑叶在一生中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都高于普通野生稻 ,前者剑叶的光合速率最高值 2 3.5 μmolCO2 m-2 ·S-1,而普通野生稻的剑叶光合作用的最高值为 15 .5 μmolCO2 m-2 ·S-1且 95 16光合作用的高值持续期比野生稻的高值持续期长近 2 0d .95 16剑叶的叶源量是野生稻剑叶的 2 .8倍 .在光合功能衰退过程中 ,核酮糖 1,5 -二磷酸羧化 /加氧酶的羧化酶活性没有太大区别 .内肽酶活力上升迟于光合功能衰退过程 .在光合功能衰退的早期 ,内肽酶的活力有小幅度提高 ,但到叶片衰老的末期则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这说明衰退的早期内肽酶的作用不大 ,只是到了后期即不可逆期内肽酶才可能发挥较大作用 .  相似文献   
78.
79.
以相转移催化法使2,3,4-三-O-酰基-1-溴-1-脱氧-α-D-葡萄糖醛酸甲酯与取代呋喃甲酸,取代苯甲酸反应,合成了八个糖酯类化合物,其中六个未见文献报道,所有产物的结构经IR,^1HNMR,元分析等所证实,并初步测定了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0.
从菊芋制备菊粉糖液的方法和菊芋干片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多种方法开展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建立了用菊芋制备菊粉糖液的最佳方法。对菊芋干片主要的成分的分析表明:含菊粉54.07%,蛋白质8.86%,脂肪1.45%,粗纤维3.56%,灰分3.65%,水分8.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