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29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粤西士人的文学结社体现出其身份自觉,对文学创作活动有很大的促进,粤西女诗人在家族文学集体中的文学创作也有很大的提高,有很多优秀作品。粤西士人的诗、画结合体现出新的艺术趣味,从题画诗可见一斑。有了身份自觉,粤西士人辑集本土人士的文学作品,弘扬粤西文化。粤西士人的文学结社使其在历史的某一阶段引领全国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德臣     
高德臣名启修,字德臣,号崇儒,墨缘斋主,1941年生于山东济南章丘市一个书香世家,幼承家训。结缘于书法,先生楷宗颜柳风骨,行追二王遗韵,不计寒暑,临池不辍,临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试从生态批评角度管窥《蝇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关系为切入点,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新兴的生态文学批评理论要旨,解读英国当代作家威廉·戈尔丁的名著《蝇王》。指出戈尔丁在小说中通过对荒岛美景、孩子回归自然以及荒岛残忍暴行的刻画,表达了其向往回归大自然的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根据历史背景以及《新修本草》、《玄奘传》等史料的分析,推断出:唐太宗时期只引进印度饼块糖石蜜制法;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请来印度制糖专家,才引进印度沙糖制法。  相似文献   
15.
英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从存在主义视角对人类生存的荒诞进行了思考,本文试从《蝇王》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荒诞和人与人存在关系的荒谬来分析它的存在主义特质。  相似文献   
16.
试验选择40头28日龄提前断奶、体重约7.5kg的35日龄长大二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20头,分别饲喂正大311仔猪全价颗粒饲料(对照组)和仔猪王718仔猪补充料(试验组).经过24d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生长速度比对照组快3.37%(p>0.05),料肉比降低5.41%,每kg增重饲料成本降低14.54%.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简称Oh)蛇毒α-神经毒素(α-NT)的基因序列,依据眼镜蛇科不同毒蛇种类来源的α-NT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设计1对上下游引物,为克服引物带来模糊扩增,在蛋白编码部分再设计1对上下游特异引物,用Nacleospin RNA Kit法从3条活眼镜王蛇毒腺中提取mRNA,以3′端引物合成的cDNA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反应,测定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得到全长474bp的眼镜王蛇cDNA基因核苷酸序列。该核苷酸序列的信号肽与眼镜蛇树属Pseudonnaja textilis(Pt)、海蛇Laticauda semifasciata(Ls)100%同源,与眼镜蛇南洋亚种Naja sputatrix (Ns)、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Bm)96.8%同源;蛋白密码部分有83.3%与Ns、79.2%与Pt、76.4%与Ls、74.1%与Bm同源。信号肽后紧接着的72个氨基酸有90.3%与已发现的眼镜王蛇毒长链α-NT Toxin a同源,大约有73.6%与Toxin b、69.7%与Oh-4、66.7%与Oh-5、56.9%与Oh-6A和6B同源,并与α-银环蛇毒素54.2%同源。说明新发现的眼镜王蛇cDNA是一条长链α-NT基因。  相似文献   
18.
《缀术》中的“刍甍,方亭之问”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缉古算经》的写作目的及其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对《缀术》中的“刍甍,方亭之问”和“方邑进行之术”作了探讨,认为:前者是已知刍甍,方亭的体积及其边,高的差,求边和高的问题,因此《缀术》中有三次方程的内容,后者是解勾股形问题,类似于《缉古算经》最后6问,由此又对祖冲之的“开差幂”和“开差立”算法提出质疑,认为它们与“方邑进行之术”和“刍甍,方亭之问”无关。  相似文献   
19.
姑姓之密须与姬姓之密的地望及其相互关系,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通过对密国地望和三女姓氏的考证,认为姬姓密国封于商代姑姓密须国故地,投奔密康公的三女,非“姑姓”,实为“姬姓”,从而提示共王灭密是因为密康公违背周代“同姓不婚”之制。  相似文献   
20.
天使     
从前,有个孩子马上就要诞生了。因此,有一天他问上帝:“听说明天你要送我去人间了,但是,我这么弱小和无助,我在那儿怎么生活呢?”上帝答道:“在众多的天使中,我特别为你挑了一位。她会守候你,无微不至地照顾你。”小孩还是拿不准自己是否真的想去。“但是在天堂,我除了唱唱笑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