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善意取得,渊源于日尔曼法的"以手护手"原则,近世以来为交易安全便捷的需要,吸纳罗马法的善意要件而逐渐生成发展进来的,这差不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2.
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现行法所确立的知识产权财产权内容,以此为对象,根据权利内容理论,从知识产权财产权“整体上的权利”和与“使用方式相对应的权利”两个层次上深入分析了“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等权能。并与所有权的四项权能进行比较,认为知识产权财产权具有物权属性,但基于知识产权权利客体的无形性和权利来源于法律授权的特点。知识产权财产权与所有权仅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3.
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又贯穿于物权法始终,笔者从传统的中国文化特点和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特点出发,从理论上探讨了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4.
由于现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财产权核心内容的物权和债权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即物权债权化和债权物权化。物权融入了债权的请求力而债权逐步取得物权的对抗性,从而形成了游离在物权和债权"中间地带"的新型权利。但这类权利的出现并未脱离传统民法理论范畴,归根结底是顺应新的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要求的。  相似文献   
135.
《担保法》第49条第1款限制了不动产抵押人的处分权利,但是其限制动产抵押人处分权利的做法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物权法》第191条第2款承认了抵押权及效力,但是就动产抵押而言则是一种退步。未进行任何理论创建而统一规定动产抵押与不动产抵押是上述矛盾的根源。将动产抵押从《物权法》中剥离出来制订一个特别法,将导致物权法重大的修改,或是将动产抵押的标的物范围限制至特殊动产,则过于狭小的适用范围将严重减损动产抵押制度的意义.其实动产抵押与不动产抵押存在共同的基础,即抵押人处分权受限制,并且抵押权追及力本身即已包含善意判断,基于此理论可对《物权法》进行最小的修改,从而维系一般抵押权体系。  相似文献   
136.
本文通过对物权行为独立性与无因性理论的理论渊源的探讨,阐述了物权行为独立 性和无因性理论的优点和不尽,并对采物权行为独立性和无因性的立法例和采意思主义的立法例 及持折衷主义态度的立法例进行了评述,认为,我国物权立法采折衷主义即意思主义与登记或交付 相结合,更符合我国的实际,与现代民法、判例和学说之最新发展趋势正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7.
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征地制度在农民中造成了严重的"征地返贫"问题。其制度根源是现有的农村集体所有制。已被《物权法》正式确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物权属性是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138.
无权处分合同,民法通则颁布以前的我国大陆,采用法国的意思主义模式,台湾采用物权形式主义模式,香港、澳门实行的是债权意思主义变动模式,对于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大陆实行效力待定原则;合同的效力取决于权利人是否追认及出卖人事后能否取得处分权;澳门实行无效原则,但可在符合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况下使无效变为有效;台湾法律对此虽无明确规定,但理论和实务上都属于效力待定原则;香港法律从实际需要出发,实行权利瑕疵担保原则,由此可知,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存在三种原则:完全有效原则、无效原则和效力待定原则,大陆民事立法应取消效力待定制度,实行以无效为原则,以有效为例外的制度。  相似文献   
139.
物权法》的产生,是我们国家从追求社会的发展到强调社会的稳定,从重视依法治国到构建和谐的社会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过程既体现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反映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40.
朱杰 《科学之友》2008,(11):100-102
文章从概念、内容界定物权请求权,进一步区分物权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并以此展开讨论物权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