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6篇
  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7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160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摄影技术的发展使得数码影像对现实性的复制日趋逼真,人们在习惯了这种影像真实之后,逐渐遗忘了摄影作为一种叙事功能的艺术性。而黑白摄影却可以从人们习惯化的观像体验中拆解照片画面中的客观现实,通过其单色的视觉系统,使影像的表达语境得到异化,从而形成一种视觉修辞手段,引导了观看者对于照片所要表达的叙事意指的自觉追求和理解。  相似文献   
992.
怀念爱情     
20世纪80年代,舒婷有一首《致橡树》的诗,像诗中的木棉花,很红,甚至有点微微的紫色,被公认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有趣的是,说她是朦胧诗,却都读懂了。写诗的人,不写诗的人,都喜欢背靠一株树,吟哦或者朗诵几句,可以说,只要有绿色青春生长的地方,都少不了茁壮的橡树和多姿的木棉。这样的状况以后似乎再未发生。  相似文献   
993.
叙事引语对于故事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刻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说的叙述者通过变换叙事引语调整叙事方式,达到变换感情色彩及语气的目的。在小说翻译批评领域,叙事引语能评判译者是否从形式和内容上真实再现原文主旨和艺术效果。尽管大陆、台湾同根同源,但由于各种历史、文学和文化因素的差异,两岸译者对小说 River Town 原文中人物话语的不同处理方式给大陆、台湾的译本带来不同的文学效果。  相似文献   
994.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是从历史叙事而非神话叙事开始的,因此历史叙事理念几乎成了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与生俱来的一个重要情结。而中国叙事文学的美学自觉,在一定层面上便成了摆脱这一情结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基本上就是通过对史外史的审美追求,到超越史学文统的虚构性叙事文学观念的兴起,而最终落实为对俗世生存诗意的追问与经营。  相似文献   
995.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中国传播广泛,并成为了诗歌中的重要爱情意象,在五四时期这一传统意象在延续中产生了新的裂变。解读宗白华的《我们》、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和朱湘的《恳求》三首颇具代表性的新诗,它们不仅仅表现出对传统的延续性,更呈现出思想主题和表现方式的重大变化,而这种变化主要源于五四时期对爱情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996.
《他们眼望上苍》是一部黑人女作家书写的表现美国社会新黑人女性意识的著作。它以女主人公的自述为文本推进方式,描述了一个虽然经历了三段失败的婚姻,却能牢牢掌握自己的生活、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社会下层黑人女性。作品出版之后给作家尼尔·赫斯顿带来了声誉,若从叙事学角度考量,小说独特的框架式叙事结构为黑人女性主义意识的显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997.
作为中西方启蒙文学的开创性文本,"三言"和《十日谈》都不同程度地冲击、动摇了禁欲主义、蒙昧主义等禁锢人性的观念,奠定了人性解放的方向和基调。但由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两部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启蒙的叙事声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者的叙事声音比较外显,着重于肯定人性需要的合理性;后者的叙事声音比较内隐,着重于展示个体权益的至高无上。本文主要借助于对两部作品中女性的婚恋目的、私情的处理原则、难题的应对方式等内容的对比分析,来揭示其叙事声音的意义生成作用及不同意蕴。  相似文献   
998.
苏轼《艾子杂说》叙事有法。对于虚构的“单层语义结构”小说,苏轼善于通过叙事制造“震惊体验”,深入挖掘人物性格。对于“复合语义结构”小说,苏轼以“改写叙事”和“还原叙事”两种模式实现对历史和传说的“再叙述”与“再阐释”。《艾子杂说》中的叙事特征与“妙悟”的文学传统、禅悦之风的盛行和疑古的学术思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道德叙事是通过古今中外的经典道德故事的叙述、交流,有效突破僵硬、死板的“基础”理论阐述,切实帮助学生领会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道德叙事的实证运用值得创新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00.
《莱丽与麦吉侬》是维吾尔人民家喻户晓的一部爱情叙事长诗,它讲述了维吾尔人的社会生活中的人间爱情悲剧的故事。而同一题材,不同风格和各种语言的同名作品广泛流传于阿拉伯世界与伊斯兰世界,其中不乏阿拉伯、波斯与突厥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传承与交融,借鉴与创新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