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07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105篇
教育与普及   14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8篇
现状及发展   33篇
综合类   302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混合气当量比一定的条件下,采用平衡常数法对烃-空气系统的爆震燃烧产物的平衡温度、平衡压力及爆震波速进行了计算及比较。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混合气压力对爆震波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同一当量比下,平衡温度和爆震波速随混合气压力变化规律一致,随着初始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逐渐趋于一最大值。平衡压力与初始压力呈线性增大。同时,对于不同燃料,分子量越大,其平衡温度、平衡压力就越大。  相似文献   
52.
董锋 《科学通报》2003,48(8):793-796
利用时间分辨傅里叶红外发射(TR-FTIR)光谱对丙烯自由基与氧分子的基元反应进行了研究. 丙烯基是利用248 nm激光光解C3H5Br气体产生. 观察到初生的振动激发产物HCO, COO2, HCOOH和CH3CHO. 确定了基元反应通道C2H5 + COO2, CH3CHO + HCO和HCOOH + CO2H3. 光谱拟合得到产物COO2的振动布居. 提出一个形成一系列三元环中间物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3.
针对柴油机缸内燃烧压力振荡对发动机工作过程产生的重要影响,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转速、负荷、喷油提前角等对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压力振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运行参数的变化,柴油机的滞燃期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滞燃期内喷入气缸的燃油量,严格控制滞燃期可以有效地降低燃烧压力振荡强度.缸内燃烧压力振荡的研究,为改善柴油机的缸内燃烧过程及其工作过程的可靠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4.
首先运用燃烧法在500 ℃制得金属氧化物前驱体,再将前驱体与CaH2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还原扩散反应制备TiNi金属间化合物.实验结果表明当还原扩散反应在800 ℃下进行2 h就有TiNi相生成,同时也有TiNi3相存在.如果改变反应温度或加入助熔剂,产物中TiNi相与TiNi3相总是并存.本实验运用燃烧法没有得到纯相的TiNi合金.  相似文献   
55.
提出了一种bump燃烧室,可使撞壁射流从壁面被剥离,形成二次空间射流,从而加快空气与流体的混合速率.采用了可灵活控制喷油规律的FIRCRI电控共轨式喷油系统.实验表明bump燃烧室在缸内能够形成稀扩散燃烧氛围,在缸内平均过量空气系数λ处在1.3~2.0的范围内,显著降低NO x 和碳烟排放.bump燃烧系统在降低NO x 和碳烟排放方面显示了极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56.
在实验的基础上,较深入地探索了逆向射流的火焰稳定机理。通过试验,建立了火焰稳定极限时主流速度Vm,逆向射流速度Vj,逆向射流与主流速度比J和燃料空气当量比Φ之间的准则关系;证实了临界区的存在及其在火焰稳定中的作用;测量了燃烧时流场中的温度分布状况。从流体力学及燃烧理论的基本概念出发,建立了逆向射流火焰稳定的临界区均匀搅拌反应器模型,并以此为基点,最终得到了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的逆向射流的火焰稳定准则  相似文献   
57.
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致密化工艺中,准确确定施压滞后时间是工艺控制的关键.施压滞后时间的上限值一般是根据SHS过程的坯块表面温度与时间关系曲线获得,难以真实地反映坯块内的温度变化.作者以传热学理论为基础,针对SHS-准热等静压过程,建立了燃烧产物内的温度分布方程,并以此解释了最终产物内密度分布存在差异和形状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8.
流化床煤燃烧中氮氧化物生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一个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研究了流化床煤燃烧中挥发分对氮氧化物(NOx和N2O)生成的贡献,通过比较在同一燃烧装置上燃烧某种煤及其焦炭产生的NOx和N2O的差异,直接对挥发分的贡献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流化床煤燃烧中挥发分燃烧对氮氧化物生成的贡献小于焦炭的多相反应。  相似文献   
59.
低温感包覆药已燃质量分数的一种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大量中止燃烧实验数据为基础,研究并划分了低温感包覆药(LTSCP)的燃烧过程,给出各阶段其已燃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多种装药的计算表明,该方法具有较 准确的低温感效果的能力,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0.
研究了N2分子的CARS光谱。通过实验谱与理论变拟合的方法,获得了乙炔/空气及煤气/空气火焰的温度。实验中采用了共线CARS和BoxCARS两种位相匹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