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4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超细粉体研究与开发逐渐受到普遍重视。文章以煤粉搅拌球磨粉碎为例,探讨了用球磨机消耗功率的变化趋势判断球磨过程与效果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搅拌球磨过程中能量消耗的测量极大地方便了粉碎过程与效果的监控。  相似文献   
22.
生产无烟煤块的同时,产生大量的不能充分利用的无烟煤粉积压占地,造成环境污染。本介绍一种复合粘合剂,将煤粉制成理想的符合造气要求的高碳量助燃式型煤,替代无烟块煤,为我国的化工业、印染业及其它化工行业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23.
本文对煤粉钝体燃烧器中煤粉气流的流动、传热传质和燃烧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并在实验及计算的基础上,对钝体使煤粉火焰稳定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4.
采用自制实验装置研究了煤粉残炭二氧化碳的反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煤粉残炭二氧化碳反应性随原煤挥发份增加而增加,随残炭制备温度增加而增加,随煤粉粒度增加而下降;焦炭的二氧化碳反应性低于煤粉残炭二氧化碳的反应性。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煤粉残炭相对活性因子指标及其预测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5.
MPS磨煤机出力计算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试验方法得出了极细煤粉煤粉细度对出力的修正系数,同时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可磨度与煤粉细度对出力的联合修正系数,推荐发、灰分对出力的修正方法,还给出了适合我国煤种的新的MPS磨煤机的出力计算线算图和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26.
本系统针对火电厂煤质频繁变化状况,首次将煤燃烧全生命周期,从入炉煤煤质到最后燃尽飞灰含碳量等各项参数进行集成在线监控,实时定量监测入炉煤煤质、制粉系统运行状况、风煤配比、炉内温度场及气氛场、燃尽状况、排烟温度、飞灰含碳量等,并在此实时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已建立的制粉、着火、燃尽模型,以燃烧效率和污染物排放为综合目标函数,运用模糊数学、非线性规划、神经网络等现代数学手段建立起实时的专家运行及经济性分析系统,在线指导燃烧调整。最终使得目前“黑匣子”状态下的煤粉燃烧过程变得更加透明可控,提前预警非正常燃烧状况和四管爆漏,较大幅度提高火电厂煤碳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7.
在原有改进型理论燃烧温度(Tf)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煤粉燃烧率、煤粉分解热以及灰分中Si O2在高温下还原耗热等方面内容进行修正和完善,提出更为全面的Tf计算模型,并对比分析了传统模型、原改进型模型以及本模型中富氧率、鼓风温度、鼓风湿度以及喷煤比等因素变化时对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模型以及原有改进型模型相比,使用本模型时不同鼓风参数对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更为趋于"缓和",高炉下部炉缺状态相对更为稳定.事实上高炉在"高富氧,低煤比"或"低富氧,高煤比"两种操作下均未出现Tf过高或不足的问题,也印证了本模型能更贴切地反映实际生产高炉下部的炉缸热状态.  相似文献   
28.
煤层气排采产气通道适度携煤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在煤储层中实际地层液混合流体中煤粉含量和煤粉颗粒群的悬浮分级,建立煤粉颗粒在产气通道内悬浮运移模型,给出煤粉悬浮排出的条件;打破以往以防煤粉为主的思想,基于液流携带建立煤层气排采产气通道内的适度携煤粉方法,基于液固两相流理论建立液流携带煤粉运移模型,并分析地层液参数和煤粉颗粒参数对适度携煤粉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颗粒粒径越小,地层液流速越大、黏度越大,煤粉在产气通道截面上分布越均匀,其悬浮排出能力越强,煤粉较易被地层液携带排出;煤层气井排采各个阶段(单相水流阶段、气水两相流阶段和单相气体流动阶段)地层液中气液固三相混合的比例不同导致地层液的黏度不同,造成排采过程中地层液携带煤粉的能力随着产气量的变化而变化。合理控制地层液的参数有利于煤粉适度排出,疏通产气通道增加其渗流能力,提高煤层气井产气量。  相似文献   
29.
为评价瓦斯空气煤粉混合爆炸危险性大小,探究爆炸机理,方便相关事故原因分析,利用水平透明玻璃式爆炸管道,探究了甲烷浓度、煤粉粒径对复合爆炸中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甲烷浓度的增大,火焰传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在接近爆炸上限浓度和爆炸下限浓度时达到最大值;随着煤粉粒径的增大,火焰传播速度逐渐变小,最大火焰传播速度也变小,甲烷浓度为10%,煤粉粒径为30μm时火焰传播速度最大。  相似文献   
30.
《科学世界》2011,(2):10
狂欢夜过后,摘掉五彩缤纷的装饰球、金属片和小彩灯,圣诞树似乎变得毫无用处。不过很快这样的局面将会得到改善——松树、云杉等树木经过一个特殊的烘烤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