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33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79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资源枯竭矿井,必须对己四采区煤柱工作面进行回收,煤柱回收受过在用大巷、煤仓、老巷、水、火、应力集中带、停采线、原老空自燃隐患区等因素影响,生产条件复杂,自燃发火是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隐患。采用综合防灭火关键技术实施综合治理,取得了经验,保证了工作面安全回采。对存在受自燃发火威胁的区域,煤炭资源实施了精采细收,该应用能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积累防灭火经验,寻求探索矿井在后期防灭火的技术途径,维护矿区的和谐稳定,提高矿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2.
察哈素煤矿31303工作面回采期间,受相邻工作面开采矿山压力的影响,辅助回风顺槽煤柱变形破碎、产生漏风,辅助回风顺槽煤柱出现高温氧化现象。根据现场自然发火隐患情况,加强了气体及温度变化监测,对辅助回风顺槽隔离煤柱采取了灭火、降温、惰化、漏风通道封闭等措施,消除了火灾隐患。  相似文献   
23.
针对深井综放采场沿空区段巷道冲击地压难以控制、巷道支(维)护难度大问题.提出一种区段巷道内错采空区布置(简称负煤柱),并配套高档普采段合理支护技术、工作面平缓变坡技术和工作面防火技术.经过现场应用,该技术防治冲击地压效果显著,有效控制巷道变形,减小巷道支(维)护难度,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为解决建筑群下压煤问题,针对现有矿区保护煤柱留设方法的局限性,提出利用矩形分块垂直剖面法留设保护煤柱,并结合实际地质采矿条件,给出了煤柱尺寸的计算公式,提出了角点煤柱的优化设计理论。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可依据受护对象的保护等级和开采煤层厚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地面工程保护煤柱的范围,既保护了敏感目标,又大大解放了"三下"压煤量,使保护煤柱的设计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25.
王志法  徐加昌  高敏东  李光汉 《科技信息》2010,(27):I0357-I0357
"两工作面背向双翼前进式沿空留巷充填开采方法",区别于一般的充填开采方法的技术关键就在于其独特的巷道布置、工艺过程以及相关技术与工艺系统。  相似文献   
26.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如何把素质教育贯穿在每一节课中,更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27.
沿空侧煤柱耗氧-升温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综放工作面沿空侧破碎煤柱耗氧和释热对自燃发展过程的影响,构建反映煤柱内部氧化升温关系的三维数值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其流场分布进行数值解算.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内空气向顶煤和煤柱渗流—扩散效应明显,渗流影响范围从进风口向出口递减,破碎煤体具有比煤层更好的氧化条件.高温区在空间上位于进风处附近,煤体内部升温速率不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呈现加速,整体温度分布也有上移的趋势.在煤质一定的情况下,巷道风速会使自燃更加恶化.该研究结论可以在现场防火工作中,事先对煤体破碎程度、释热能力、巷道风量和氧化时间进行综合评估,缩小火源探测范围,提高防火工程效率.  相似文献   
28.
基于巷旁支护前期的切顶作用以及后期支护体的高支撑力的要求,通过综合技术比较和经济比较,提出了一种将切顶支柱和间隔"编织袋"混凝土墙联合布置使用的方案。"编织袋"混凝土在充填采空区提供高强支撑力的同时可以有效防止采空区矸石冲击切顶支柱。工程实践表明,在采场顶板坚硬出现悬顶的中厚煤层中,该方案是一种理想的沿空留巷技术。  相似文献   
29.
文章指出,如何在人才的流与留方面做好合理调剂和配置,是事关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生死存亡、急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0.
运用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建立了沿空留巷开采灾害系统模型,提出了无煤柱沿空留巷大、小结构理论,修正了内应力场范围计算方法,建立了给定变形、限定变形2种留巷结构力学模型.研究表明: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大结构是指应力拱内岩梁,小结构是指巷旁充填体、顶煤、煤帮、直接顶、底板等锚固结构,二者力源来源于应力拱内岩层,其中巷旁充填体力源为裂断拱内裂断岩梁,煤帮力源来源于应力拱内岩梁作用;内应力场范围是传统范围求解的1.4倍;沿空留巷限定变形状态承载体承担起大结构内覆岩运动产生的作用载荷,对巷道进行支承保护作用;给定变形状态承载体(护巷煤柱或充填体)不承担大结构内覆岩运动产生的作用载荷,仅承担支承范围内直接顶载荷,并对巷道进行密封保护、隔绝采空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