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2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117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7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2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文章提出了准词这一术语,确定了准词的定义,从词的概念、句子的概念、语素理论和语言学的类推机制三个角度分析了准词成立的理据,确立了准词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2.
李占平 《科技信息》2009,(4):122-122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渗透于语言的各个要素之中,尤其是词汇这一基本要素。英汉两种语言都分别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两个民族在各自漫长的历史文明进程中,形成了极有民族文化代表性的颜色词。颜色词作为词汇的一个类别,  相似文献   
103.
长期以来,语法学界倾向于把现代汉语的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大类,但事实上,大类中的形容词包含了语法功能、语法意义、词的形态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的几类词,因此对传统的形容词进行再分类很有必要.其中一部分仍为形容词,一部分独立为状态词,另一部分独立为区别词,形容词、状态词、区别词既有共性,又存在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04.
张炎试图在词中着力构建一个世外桃源式的隐逸世界,不过那仅仅是一种表象,在这表象的后面所透露出的却是作者现实与设想之间的内在矛盾.华屋山丘的变故使他的词作染上了一层悲凉之雾,四处奔走无处安身的人生境遇昭示着他选择的痛苦与无奈.可以说,他的隐逸词真切地反映出作者在社会鼎革时期的悲凉、无奈和力求超脱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5.
参照江艳老师的教育硕士论文《词汇组块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中提出的词汇组块教学法,在高职英语课堂做了尝试,经过一年的实践,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上也获得了一些提高,现将实验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6.
以"卖、画鼓、金梯、人、泪粉、醁醽、喁于、兰清蕙□、□□、□□"为例,试对《彊村丛书》数处用词尚可商榷的地方予以补正,对空阙处提出商补意见。据词意、词律、运典以及遣词习惯等,以上数词依次当校改或补缺为"买、鼻息、金阶、千、粉泪、醽醁、喁喁、兰清蕙秀、怒涛、纵有"。  相似文献   
107.
108.
梅溪词在清代影响深远,这与浙西词派的推崇及倡导密切相关。清初的时代风尚,使得梅溪词的风格为浙西词人所称赏并接受。由于他们多角度的对其词进行传播。到清中叶,形成了“家白石而户梅溪”的热潮。在清人的词话、词选、论词绝句中,对梅溪词的评价颇高。吏达祖词逐渐成为时人习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9.
范成大的词主要的风格是温软绮丽,但也有一部分词表现出清旷沧凉的风格,这类词都和范成大出使金国有关,且多为长调,其数量虽然不多,但却代表了范成大创作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10.
魏继征 《科技信息》2013,(8):352-352
宋代文人士大夫在思想上的不一致,继而演化成政治上的朋党之争,他们互相倾轧,作为政治的受害者,苏轼及其四学士都遭受到贬谪,继而影响到他们的诗词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