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3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 毫秒
271.
感潮河段内节点分流受潮波作用的影响,其分流过程与非感潮河段节点有所不同。本文以河网密布且潮波作用强烈的珠江三角洲为研究对象,利用二维水动力模型在“无径”、“无潮”和“径潮”三种条件下进行模拟,引入分流不均匀系数定量描述流量分配,量化了潮波对感潮河段节点处分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潮波改变了珠江三角洲区域径流在河道分支内的分配,特别是在枯季。整体而言潮波的作用是抑制无潮情况下的不均匀分流,枯季时西江下游节点处潮波作用可以逆转径流单独作用时的影响。敏感性分析表明,对节点处分流影响最大的是M2分潮,其次是K1,O1和S2。另外,长期密集采砂造成的水深增加进一步加强了潮波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2.
为研究珠江河口岸线变化对潮波特征的影响,基于D-Flow FM(Delft 3D-flow flexible mesh)建立珠江河口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模拟的水位、流速流向结果与观测数据吻合良好。利用T_TIDE对模型结果进行调和分析,通过振幅比、相位差和潮能通量探讨岸线变化对潮汐动力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珠江河口半日分潮M_2的振幅和1/4日分潮M_4的振幅总体均呈增大的趋势,潮能通量呈减小的趋势。珠江河口整体表现为潮汐不对称加剧,涨潮占优增强。岸线变化通过影响径流作用、河口形态、浅水效应和潮能辐聚作用,影响珠江河口的分潮振幅、相位、潮汐不对称和潮能通量等潮汐特征。由岸线变化带来的潮汐振幅增加、潮汐不对称性加剧和涨潮占优趋势加强,可能会导致风暴潮等沿海灾害和严重的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273.
天文潮分析及预报实用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较为详实地介绍了天文潮分析及预报实用系统开发的总体设计,自动分潮优化潮汐调和分析及预报的原理,系统的详细设计,系统的开发工具以及系统的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74.
自适应网格应用于黄海潮流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次将自适应网格运用在黄海,根据黄海的特点首先设计了象平面的网格分布图,并利用自适应网格能同时兼顾网格的光滑性、正交性以及疏密程度的特点得到了物理平面中的网格分布图,并运用坐标变换下的三维模式模拟研究了黄海的潮汐变化。分别给出K1、O1、S2,M2四大分潮的同潮时线和等振幅线,并且也计算得出它们的深度平均的潮流椭圆分布图和它们各自的底层、50m层、30m层、10m层,表层的潮流椭圆分布图。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275.
关于三峡电厂日调节调度改善库区支流水质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三峡水库初步蓄水以来在支流存在的水环境问题,提出:如果三峡电厂按较大规模进行日调节调度,一些支流和区域出现“水华”的情况就可得到缓解。根据三峡水库不恒定流数学模型模拟计算结果,若三峡电厂按现有能力最大规模地开展日调节调度,可在库区形成大范围的“潮汐”作用。库区水位规律性涨落可大量增加支流与干流水体交换,利于抑制支流“水华”现象的发生。建议三峡电厂进行日调节与支流“水华”控制的调度试验,寻求通过调度改善库区水环境的途径。三峡工程如果能通过改善调度来调节库区环境状况,不但对促进三峡水库尽快抬高蓄水位有积极作用,而且对协调水电工程与库区环境保护的关系也将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76.
当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地铁开挖下穿越潮汐河流面临诸多风险。为研究浅覆土盾构穿越潮汐河流的地层变形规律,以青岛地铁四号线盾构法穿越某浅覆土潮汐河流为依托,重点考虑河流的潮汐变化,结合工程中采用的注浆压力、工作面压力等施工参数,运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建立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起伏地层,进而对地层变形规律开展研究。研究发现河底地层变形与河道水位深度呈正相关;涨潮和退潮时的地层横向沉降曲线形状存在差异且最大沉降量相差达50%;隧道掘进在时间效应上的地表沉降可分为4个阶段,需加强对中期盾构开挖及加固阶段的监测频率。  相似文献   
277.
渤海典型余环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阪大学海湾模型(ODEM),三维斜压水动力模型研究了渤海夏、冬季节典型余环流结构及其控制园子的影响.浅析了不同计算工况下余流结构对海域不同部分水交换能力的影响.通过分析渤海中部流速的垂向分布,探讨了潮汐、季风和表面热交换对杂环流的贡献.从表面和底层的潮余流结构可以看出渤海的余环流由多个而不是一个旋涡构成,海域的地形和海岸线形状是控制沿岸潮余流结构的主要因素.渤海典型风向下的夏季风和冬季风对余环流的影响差异较大;区域性热盐效应导致的密度流不管是否引起层化现象都会对凤生流和潮余流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8.
为解决智慧高速公路收费广场交通分布不均衡、拥堵的问题,在空间资源一定的前提下,提出开放潮汐车道的措施,探讨最佳开放数量。首先,以京雄智慧高速雄安北主线收费站为研究对象,分析车道的潮汐交通流特性,论证设置潮汐车道的可行性;其次,选定潮汐系数分别为0.6,0.7,0.8,0.9,将交通量划分为A-F共6个等级,建立VISSIM收费站仿真模型;最后,以收费站工作日早高峰为例,分析各方案的交通量等仿真结果,确定不同交通流状态下潮汐车道的开放数量。结果表明,收费站出口为主要车流方向时,潮汐系数为0.7且交通量为C-F级,以及潮汐系数为0.9且交通量为B级时,宜开放1条潮汐车道;潮汐系数为0.8和0.9时,C-F级交通量下分别开放2条、3条潮汐车道;其他情况下不开放潮汐车道。依托具有通勤功能的京雄智慧高速公路雄安北主线收费站,研究潮汐车道的最佳开放数量,可为智慧高速公路出入口车道的调控提供参考,对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