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3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欠固结饱和软黏土环境中灌注桩负摩阻力的产生条件和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在考虑沿海潮汐环境下灌注桩双中性点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得出双中性点的产生条件,推导了双中性点条件下桩侧负摩阻力的解析解;针对双中性点出现的边界条件,在假设负摩阻力随桩体深度呈双曲线形式变化的基础上,推导了总负摩阻力的计算表达式.  相似文献   
102.
近岸堆积冰形成过程的原型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取辽东湾近岸堆积冰特征,利用CCD监测、数码照相和GPS定位等现代技术,通过现场定点连续监视和堆积冰外边缘线踏勘,以及堆积冰外边缘断面的等距离正面照相,获得辽东湾堆积冰边缘流冰运动速度、方向和密集度等参数.统计分析了流冰运动参数与当地潮位、潮流变化的关系,以及堆积冰宽度、边缘断面、高度和起伏角度等几何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堆积冰的形成与平行海岸的潮流速度关系不大,而与流冰厚度、湖位、风速风向有很大关系;堆积冰边缘的流冰运动速度、密集度和潮位直接相关;堆积冰的最大外边缘线不超过零米等水深线;堆积冰高度一般小于2 m,最大为2.8 m;堆积断面起伏的平均切角为22°.  相似文献   
103.
针对潮汐循环作用下海水入侵模型的问题,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海水入侵模型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流固耦合效应和潮汐时域运动效应对海水入侵的影响,指出了建立潮汐循环作用下海水入侵的渗流-应力-损伤-对流扩散多场耦合模型,并考虑潮汐循环加载、岩土非均匀性和岩土损伤与对海水入侵之间的关系,是今后海水入侵模型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4.
将中国大陆划分为不同构造应力分区,针对各构造分区的地震逐个计算其发震时震源处沿主压和主张应力轴方向的潮汐应力分量,分析了潮汐应力对发震断层的触发效应.在此基础上,计算了那些具有潮汐应力触发效应的地震发震时的月日位置,得到了各构造分区与潮汐应力触发相关的月日位置分布图象.结果显示,地震的潮汐应力触发效应及相关的天文特征依赖于地震断层所在的区域构造应力性质和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05.
孟梦  王乾  雷黎 《科技咨询导报》2009,(14):203-203
当前早、晚高峰时段的“潮汐式”交通拥堵现象,已成为城市交通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并制约着城市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阐述了居民出行潮汐特征的特征,产生原因及引发的后果,最后给出关于缓解居民出行潮汐特征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6.
应用严格验证过的河口海岸三维数值模型,模拟了长江口余水位的时空变化,分析径流、潮汐和风应力对余水位的影响,揭示了余水位变化的动力机制.长江河口余水位的空间分布和随时间变化过程主要是受径流影响,其次是受风的影响.余水位上游大于下游.全年最高余水位出现在9月,徐六泾、崇西、南门、堡镇和深水航道北导堤东端分别为0.861 m、0.754 m、0.629 m、0.554 m和0.298 m.最低余水位徐六泾和崇西出现在1月,分别为0.420 m和0.391 m;南门和堡镇出现在2月,分别为0.313 m和0.291 m;深水航道北导堤东端出现在4月,量值为0.111 m.北支余水位低于南支,原因在于进入北支的径流量少.南港的余水位大于北港,同一河道内南侧的余水位大于北侧,原因在于径流受科氏力作用右偏.对比仅有径流、潮汐和风的数值试验结果,对余水位作用最大的是径流,其次是潮汐,最小的是风.月平均径流量7月达到最大,会导致最高余水位,但期间为东南风,产生的余水位十分微小. 9月盛行的北风产生向陆的Ekman水体输运,会引起河口余水位上升,且期间径流量仍处于高值区,两者相互作用,导致整个河口全年最高余水位出现在9月.  相似文献   
107.
利用非平稳调和分析方法(NS_TIDE)对长江口内6个水文测站的长周期水位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同时引入偏度指标刻画不同分潮组合产生的潮汐不对称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潮波向河口内传播,潮汐不对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流量的季节性变化使得潮汐不对称特征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通过敏感性分析探讨潮汐不对称对径流变化的响应,具体表现为流量增大会导致上游潮汐不对称性减弱,而下游的潮汐不对称性会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强;三峡大坝在洪季时的蓄水使大通站洪季流量显著减小,从而导致长江口上游地区的潮汐不对称现象更加显著,而下游地区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8.
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多路径反射(GPS-MR)测量技术的潮位监测已经成为验潮站监测的有效补充,但较少学者利用GPS-MR反演潮位进行潮汐调和分析和预报.为了验证GPS-MR潮位预报的可能性,利用美国大陆板块边缘观测组织(PBO)提供的GPS信噪比数据进行潮位反演,将该反演结果重采样为等间隔潮位序列,利用该潮位序列计算各分潮的调和常数,并进行潮汐预报.通过与美国海洋与大气局(NOAA)提供的实测验潮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PS-MR反演潮位与验潮站实测潮位具有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4,均方根误差为0.16 m;经样条函数拟合后的1 h GPS-MR潮位序列预测结果同采用验潮站潮位进行预测结果精度相当,同验潮站实测潮位的均方根误差为0.14 m,相关系数为0.97.可见,利用GPS-MR技术进行潮位监测和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9.
我国海南上空中高层大气潮汐风场的首次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富克(19.5°N, 109.1°E)流星雷达是我国低纬地区第一台探测中高层大气风场的雷达. 利用该雷达观测的2009年春季近3个月的风场数据(2月1日至4月20日), 第一次给出了我国低纬地区80~100 km高度范围内大气周日潮汐、半日潮汐及平均风随时间、高度的变化情况. 分析结果表明: 在春季, 我国低纬上空中层顶区存在非常强烈的大气潮汐波, 并且大气周日潮的幅度明显大于半日潮, 周日潮幅度的最大值(约100 m/s)出现在经向风场中. 周日潮和半日潮的相位在垂直方向上向下传播. 与大气潮汐波线性理论模式GSWM02比较表明, 富克周日潮与模式有较好的一致, 而半日潮汐波与模式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0.
如果说潮汐是大海的呼吸、海流是大海的血脉、波浪是大海的喧闹,那么涡旋便是大海的舞蹈——狂热旋转大步滑移的探戈!换言之,大海的涡旋正如带着原始野味的探戈,是一股圆柱状水团,恐怖、疯狂地旋转,能量巨大,有排山倒海之势。自古以来,卷入旖:涡就被视为灭顶之灾,恐怖之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